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事件>近代历史事件>

闭关锁国的表现是什么

漫柔分享

  闭关锁国是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那么你了解闭关锁国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闭关锁国的表现,希望能帮到你。

  闭关锁国的表现

  闭关锁国是一种封闭的国家政策,该政策严格限制了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闭关锁国的表现主要有国家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下令将沿海的居民向内地迁了数十里,并规定民众不得擅自出海。这一政策影响了众多在沿海地区生活的人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存条件。同时国家还禁止商船出海通商,规定不得与外国建立通商关系,这使国家间的交流受到严重迫害。其实国家想以此来限制民众与外界的交流,减少国家因动乱造成的问题的出现。

  另外,国家由最初开放的4个对外通商口岸减少到只有一个,这也导致国家的经济贸易受到限制。而且通商口岸的减少大大的封闭了人们的生活,对国家后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不利的影响。

  还有就是国家严格限制了进口货物的种类。这种限制压制了国家商业贸易的发展,也对国家对外的交流、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因为进口物品种类的限制,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也阻碍了文化的交流。

  从这些表现来看,闭关锁国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往来和商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透露出统治阶级自负的心理,以及盲目自大、坚持排外,没有上进心的做事风格。而这些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与外界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使外界的技术、文化等无法及时地传入中国。

  闭关锁国的发起人

  关于闭关锁国是谁引发的,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乾隆皇帝,也有人认为是朱元璋。

  有史料称最先明确提出闭关锁国,禁止大臣、百姓与外来国家来往的是朱元璋。在1371年,朱元璋发布公文称:我认为海洋道路可以与外界相通,所以为防止一些问题的出现,应该严禁国内外的来往。如果不采取严禁措施的话,会有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违背国家的利益,陷入危难的情形,所以说朱元璋是最早提出闭关锁国的人。

  另外一些人认为提出闭关锁国的是乾隆皇帝,因为与朱元璋相比,乾隆皇帝从多方面进行了限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海禁政策的层面。在乾隆皇帝所处的时代,人们能在经济上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在统治者眼中,自己的国家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同时为了保护当地的经济顺利发展,避免受到外来势力的威胁。同时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说,乾隆皇帝想从早期开始就防止中外势力之间的勾结,所以提出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是谁开始的,是以乾隆皇帝1757年颁布的“一口通商”的法令为标志的。从此,清朝上下都奉行这一政策,人们不仅从沿海地区迁入内地数十里,还被限制出海,不得与外来人做生意。而乾隆皇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在很多地方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文化、贸易、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所以相较而言,两人提出的政策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乾隆皇帝涉及的内容更广。

  闭关锁国的时间

  提及闭关锁国的时间,就要谈及闭关锁国的来历。

  闭关锁国的时间要追溯到明成祖,明成祖在明初实行的海禁,严格规定了民间不得进行私人贸易,在明朝开国之后的很长时间内,中外贸易往来就有了“朝贡贸易”的限定。“朝贡贸易”是指政府把控对外贸易的形式,也就是说政府特许前来进贡的别国在来往过程中,可以携带部分商货,在指定的区域中与本国做生意。明初沿袭了宋、元朝的制度。

  在1367年,在黄渡镇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市舶司。在1370年,由于市舶司距离南京过近,因此将其停罢,并于宁波、泉州及广州三地另行设立市舶司。此后由于沿海不禁,再次关闭了对外口岸,并实施了海禁,直到永乐初年,又重新设立了浙、闽、粤三处市舶司。1405年由于诸番来华的次数逐渐增多,于是政府下令在这三处市舶司各自设立了专门接待来访的别国商使。贡使团到达后,除可朝见皇帝,并进行贡品交换之外,还被允许在隶属礼部的会同馆与中国的商人进行固定规模的通商。

  完全闭关锁国的时间始于乾隆年间,也就是1757年,乾隆的圣旨从京城遍及到各省,圣旨中明令规定除广州外,停止宁波、厦门等的一切对外贸易和交流,这就是人们熟知盛传的“一口通商”,一直以来被视为中国近代进程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根本祸患。
猜你喜欢:

1.2017超星尔雅形势与政策答案

2.中国屈辱的历史演讲稿

3.2017年形势与政策尔雅答案

4.2017超星泛雅形势与政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