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的典故有哪些
吕蒙正是北宋的贤相,著有《破窑赋》、《命运赋》等作品,那么你知道吕蒙正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吕蒙正的典故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吕蒙正的典故有哪些
“穷过吕蒙正”是民间的一句俗话,意思就是贫穷超过了吕蒙正当年的程度。为什么要拿吕蒙正和穷人来比较呢?因为吕蒙正虽然后来成为了北宋的宰相,但少年时非常贫穷,甚至沦落为乞丐。
在民间传说中,吕蒙正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和,他和母亲就被父亲赶出了家门。母子俩居住在洛阳山上的一座寺庙里,方丈很可怜他们,于是就派人在寺院旁边的山上凿出一个石洞给他们安身。据说吕蒙正母子俩在这个石洞里一住就是九年,虽然方丈好心照顾,但生活自然还是贫困无比。这个故事在他的《破窑赋》里也有记载,这个石洞就是他所谓的“破窑”或者“寒窑”。当时他们的处境是“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不过因为这篇文章应该是后人托其名所作,但至少是有这个故事的。
也有传说是,吕蒙正小时候家道中落,父母都双双早逝,所以他是无家可归,而且求助亲戚朋友都被他们嫌弃拒绝。于是,吕蒙正只能在外漂泊,风餐露宿,沦为了一介乞丐,处境非常凄惨。
相传,有一个很出名的灯谜或者说是对联也和吕蒙正的贫穷有关。就是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上联和下联少的是一和十,所以指的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少了东和西,所以指的是没有东西。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民间传说,所谓无风不起浪,吕蒙正小时候应该是很穷的,所以才有“穷过吕蒙正”这种说法。
吕蒙正的生平简介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金榜题名入仕,三登相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贤才兼备的宰相,他为人宽厚仁德,对上敢于直言进谏,对下和善清廉正直,十分受到皇上的赏识与重用。
吕蒙正出生寒门,早年间住在破窑中寒窗苦读,977年高中状元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吕蒙正先后任监臣、通判,后升左补阙、知制诰,十分受到宋太宗的宠信。吕蒙正做官以后,不记恨当初抛弃他们母子的父亲,接其同住,周到礼待,其父死后,吕蒙正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吕蒙正由于为人仁厚宽容,严于律己。在朝中名望甚高。在李昉被革职后,吕蒙正任中书侍郎兼尚书。且吕蒙正为人刚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隐瞒受到皇帝的赞许。后来母亲去世,吕蒙正辞官守丧,不到三年重新起用。
当时由于的惯例是宰相的儿子一入仕就任不小的官员,吕蒙正便向朝廷进言,认为自己的孩子刚成年难以胜任如此的官职,以此开始宰相的儿子均以九品官位起。
此后,吕蒙正在对外征讨等多个事件上对皇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均被皇上采纳。宋太宗去世时,吕蒙正念其知遇之恩,伏地痛哭。咸平六年,吕蒙正兼任太子的老师,封国公,为规劝太子写下流传至今的《破窑赋》。
景德二年,吕蒙正辞官回乡时,由儿子搀扶着向宋真宗进言肺腑之见,六十八岁逝世,追赠中书令,谥文穆。
上一篇:伽利略的故事介绍
下一篇:陈赓太行抗日的事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