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事件>古代历史事件>

渑池之会的事件是怎样的

漫柔分享

  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史称“渑池之会”,那么你知道渑池之会的事件是怎样的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渑池之会的事件,希望能帮到你。

  渑池之会的事件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平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

  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席上,秦王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弹瑟,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席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奉献盆缶,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捧着盆缶上前,跪着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我跟大王的距离不满五步,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大声呵斥他们,吓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酒筵完毕,秦始终不能占赵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渑池之会的人物

  渑池之会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次交锋,虽然这一次所谓的友好会见并没有发生什么流血事件,但是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的紧张程度却不逊色于任何一场战争。那么参加了渑池之会的人物有哪些呢?

  要想知道参加渑池之会的人物有哪些,首先要了解渑池之会这个事件的原因以及过程。公元前279年,秦国对赵国的土地虎视眈眈,但是碍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并秦国不好直接与赵国发生正面冲突,所以秦王就想了个以友相会的方式,他想要利用这一次见面的机会占赵国一个大便宜。

  赵王很害怕参加这一次的见面,但是臣子蔺相如却劝他参加,并保证他会一直陪在赵王身边,因为不能弱了士气。从这里可以看出参加渑池之会的人物有赵王以及蔺相如。赵王是赵国的君王,胆小怕事,在秦王的要求他弹瑟的时候,根本想不到理由拒绝。

  而蔺相如则不同,他虽作为文臣,却有着武将的风范,他在赵王弹瑟之后,立刻要求秦王击缶,并用性命相威胁,由于当时政治形势还不稳定所以秦王并不敢正面和赵国发生冲突,迫于无奈只好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机智的蔺相如立刻要求随行而来的官员记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击。所以按照现在的历史记载来看就是赵王为秦王弹瑟,而秦王为赵王击缶,双方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而蔺相如因为在这次会见中的表现非常突出,而名垂青史。

  渑池之会的评价

  渑池之会这件事情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和秦国之间,人们对于渑池之会的评价大多数是有关于赵国大臣蔺相如的。这是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想要赵国归顺于他,但是赵国虽然处于劣势却仍然不愿意归顺秦国,为了能够得到赵国,秦王在秦国境内设宴,派人到赵国邀请赵王前来赴宴,赵王知道这是一场鸿门宴不愿意去,但是他的大臣蔺相如却说如果他不去就等于退缩承认了赵国不如秦国。在宴会商秦王要求赵王弹瑟,赵王弹过一曲之后跟随而来的蔺相如上前说也想要秦王为赵王击一下缶,秦王不同意但是蔺相如坚持并且以死相要挟,最终秦王为了大局着想击了一下缶。

  随后秦王又想要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来换取秦王击的缶,同时也说这是为了表示两国交好,但是蔺相如却没有掉入他的圈套,反而要秦王用秦国的国都咸阳作为交换,这个故事使得很多人都对蔺相如的印象加深。而对渑池之会的评价也大多是评价蔺相如的机智以及勇敢。但是对于渑池之会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认为渑池之会上最有贡献的是秦王,也有人认为渑池之会上最有贡献的是蔺相如。但是就大多数而言对于渑池之会的评价中涉及到蔺相如的评价都是比较中肯的,没有他的以死做要挟,秦王也不会这么快妥协。渑池之会后,赵国和秦国也得到了一段时间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