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事件>古代历史事件>

吴国发生的历史事件讲述_吴国发生的历史事件叙述

炀炀分享

  江南吴国铸造的青铜器,既受中原商周文化的深刻影响,而又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地方个性。其发展序列可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三个演化阶段。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吴国发生的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吴国发生的历史事件一:东兴之战

  东兴之战,发生于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向东吴的东西两个方向进击。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魏军战败。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孙权令作 濡须坞,又于东兴(今安徽含山西南)濡须水上筑堤,以阻挡魏军。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月,孙权病亡,魏国大将军 司马师欲乘机攻吴, 吴国大将军 诸葛恪,命人修筑大堤并在两山之间筑城两座,令将军 全端守西城( 西关), 都尉 留略守东城(东关),以防魏军。

  镇东将军 诸葛诞对司马师说:“如今趁着吴国深入内地侵略,可以派王昶逼取江陵,派丘俭攻向武昌,以羁绊住吴国上游的兵力,然后挑选精锐兵力进攻其两城,等到他们救兵赶到,我们已大获全胜了。”

  当时征南大将军 王昶、征东将军 胡遵、征南将军 毌丘俭等人各自都献了征伐吴国的计策。朝廷因三位将领计策不同,于是下诏征询尚书 傅嘏的意见

  吴国发生的历史事件二:石亭之战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舒城境)。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舒城境)。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

  吴国发生的历史事件三:西陵之战

  西陵之战,是公元272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吴派陆抗讨伐步阐。就在此时,晋廷派杨肇等率军援救步阐进军西陵(今湖北浠水西南),陆抗率主力对杨肇军进行阻击。两军接触后,陆抗部将俞赞投降了杨肇,吴军情况十分危急。陆抗针对俞赞很了解吴军的部署情况,估计杨肇可能依俞赞之计先攻自己的薄弱环节,乃临机应变,将计就计,连夜撤下夷兵,换上精兵。第二天,晋军果然从原夷兵防守之处进攻,遭到吴军沉重打击。吴大将陆抗进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杀叛将步阐的作战。

  西陵之战,公元272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吴派陆抗讨伐步阐。就在此时,晋廷派杨肇等率军援救步阐进军西陵(今湖北浠水西南),陆抗率主力对杨肇军进行阻击。两军接触后,陆抗部将俞赞投降了杨肇,吴军情况十分危急。陆抗针对俞赞很了解吴军的部署情况,估计杨肇可能依俞赞之计先攻自己的薄弱环节,乃临机应变,将计就计,连夜撤下夷兵,换上精兵。第二天,晋军果然从原夷兵防守之处进攻,遭到吴军沉重打击。吴大将陆抗军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杀叛将步阐的作战。

看过“吴国发生的历史事件”的人还看了:

1.10个你一定要知道的历史故事

2.同舟共济的历史故事

3.史记中记载了哪些历史故事

4.古代有趣的历史故事

5.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

6.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