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的真相是什么
天津教案是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那么你了解天津教案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天津教案的真相,希望能帮到你。
天津教案的真相
天津教案是同治九年发生在天津的一起当地民众和教会之间的冲突。在冲突中死去的十几个天主教徒使事态进一步恶化,法国决定对中国诉诸于武力。为了息事宁人,曾国藩对挑起事端的天津民众给予了严重处罚,甚至还判以死刑。那么,天津教案真相是什么呢?
欲知天津教案真相,就要从头说起。同治九年,也就是1870年的那个夏天,在天津经常有儿童莫名失踪。当时的育婴堂成了被怀疑的对象,望海楼天主堂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一时间谣言四起,民众反教的情绪高涨,后来和教堂人发生了冲突,并发生了流血事件。在武力冲突中,十名修女和两名神父被杀,另外还有五名法国人,三名俄国人,三十多名中国的天主教信徒。天主教会在天津的包括望海楼天主堂在内的几座教堂也被摧毁。愤怒的天津人以宗教害人的理由,还把英美传教士开办的四座基督教堂也烧毁了。这就是天津教案真相的来龙去脉。
造成如此大的外交问题,受到伤害的以法国为首的七个国家公使来到天津的总理衙门要求讨回公道。直隶总督曾国藩被派出来调查此事,并与法国方面进行交涉。为了粉饰太平,曾国藩答应了法国方面要处死中国方面有关人员的无理要求。一时间,民怨沸腾。迫于舆论压力,清政府又派出李鸿章解决此事。最后以十六人的死刑告一段落。
天津教案的结果
天津教案的结果使得法国方面非常不满,因此清政府派出曾国藩与之交涉,对于交涉结果,朝廷人士以及都觉得很不满意,对于曾国藩的谩骂之身肆意,卖国贼的名号都强加在他的身上,就连同乡都以曾国藩为耻辱。
法国方面最初要求处死中国负责的官员,清朝方面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调查并与法国方面交涉,当时朝廷中的官员多数认为不要对其退让,不惜一战,情势紧张。曾国藩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首先对英国、美国、俄国作出赔偿以使最后能单独与法国交涉。
天津教案的结果使得人民怨恨颇深,清政府决定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交接的时候,曾国藩问李鸿章以后打算如何与外国人交涉,李鸿章回答说不管他们做什么动作,我都像个痞子似的与他们交流,看他们怎么办。李鸿章最后判决将原来二十名死刑改为十六名死刑、四名缓刑,其余不变。曾国藩被痛骂,内心悲愤,一年后便死了。
天津教案的结果出来之后,大臣崇厚作为专使,去欧洲向法国道歉,以示与法国“实心和好”。一八七零年十月二十八日,由上海起程,抵达马赛时,普法战争正酣,法国政府无暇接待。直到一八七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才得到法国第三共和国首任总统梯也尔接见。崇厚把同治帝的道歉书出示,表示出对于法国的歉意。
天津教案的背景
1870年,由于被怨恨蒙蔽了眼睛,天津知县刘杰和当地民众在争执之下,把法国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殴打致死,之后又杀死了12名传教的神父和修女、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多座基督教堂和法国领事馆,史称“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的背景要从1860年法国侵占天津说起,那年法军把望海楼行宫强占为领事馆,后来又在附近相继建起基督教堂,其中仁慈堂专门收养中国孤儿,可是1870年几十个婴孩相继感染疫病而死,埋葬的尸体被不小心扒出,使当地民众把教堂和当时流传的迷药诱拐孩童的传言联系在一起,加上抓获的迷药拐子犯中有人是法国天主堂教徒以及案犯供认误导,民众的反洋教情绪高涨,激愤下纷纷集会讨伐。
天津教案的背景反映了当时列强侵略的中国民众普遍抗拒基督教,甚至对于基督教有强烈的逆反情绪。尤其英法联军两度侵占津京时,士兵抢夺掳掠,天怒人怨。天津的罗马天主教大教堂建立在破坏具有神圣地位的望海楼行宫上,京、津民众的仇外情绪因此快速滋长并逐渐膨胀。调查清楚实情后,曾国藩称天津教案为一般士民“义愤所积”之故,入情入理的分析也说明他对天津教案的背景了解颇为全面,对西方政教结合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不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最终考虑到当时清朝不容乐观的局势,曾国藩选择了妥协赔偿以息事宁人。
猜你喜欢:
上一篇:天津教案的结果是什么
下一篇:天津教案的历史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