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分解成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是在一九九一年发生的一场剧变,在解体后,苏联被分成了多少个国家?你知道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联解体后到底分解成了几个国家。
苏联解体后分为15个国家
1.核心三国、俄罗斯联邦、乌克兰、乌克兰
2.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3.外高加索三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
4.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5.摩尔多瓦
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苏联解体?专制集权体制的维护者习惯于把矛头指向戈尔巴乔夫和西方敌对势力,这是很无耻的!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是苏共利益集团的保守僵化,昏庸无能,腐化堕落造成的。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麻木不仁,贪婪鄙俗,道德败坏,毫无廉耻;又尸位素餐,营私舞弊,贪污纳贿,奢靡浪费,挥霍无度,耗尽了苏联人民用血汗换来的宝贵财富,吃空了苏联人民的积蓄,扼杀了苏联人民的创造力。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却回避责任,不知廉耻地指责戈尔巴乔夫和西方敌对势力葬送了苏联。可以说,戈尔巴乔夫自始自终都忠诚于苏联也忠诚于苏共,导致苏联解体的恰恰是那些顽固抵制改革,采取种种手段加以阻扰改革破坏改革的顽固势力。他们为了手中的特权,不惜让人民忍受长期的痛苦,不惜毁灭整个国家,甚至不惜毁灭那个党。所谓爱党爱国,不过是利益集团道貌岸然的谎言,他们真正爱的,只是他们已有的种种特权和利益。
从历代苏联(俄罗斯)领导人身上,可以看出深刻的俄罗斯特色。他们几乎都出身于社会最底层,没有任何一位有着显赫身世,除列宁和斯大林是靠革命掌握最高权力之外,其他人都是从最底层干起,在体制内逐步升迁上来。斯大林是残忍暴虐,冷酷奸诈的暴君;赫鲁晓夫和叶利钦率真质朴,信念坚定,胆大敢为,又不失俄罗斯人特有的狡黠;勃列日涅夫和契尔年科平庸无能,虚伪狡诈,装腔作势,道德败坏;安德罗波夫和戈尔巴乔夫算是俄罗斯的精英,有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以及理想主义的热忱和追求。
纵观俄罗斯的历史,只有两类人能够真正在俄罗斯执掌大权,要么是斯大林这种以牺牲千万人生命来建立极权制度的暴君,要么是勃列日涅夫这种能够带领特权集团巧取豪夺攫取利益的奸佞小人。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共“集体领导”时代。特别是其统治的前几年,勃列日涅夫特别倚重“集体决策”。在政治局会议上,勃列日涅夫几乎从不首先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大家各自发言讨论,形成一致之后,再根据这个一致意见做出总结,仿佛只是一个单纯的会议主持人,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虽然勃列日涅夫没有列宁斯大林的资历和权威,但由于完全符合苏共体制的需要,他的权力基础实际上非常牢固;随着时间推移,他实际上已经挟持了整个苏共中央委员会,实现了集体领导下的“个人独裁”。
苏联体制的演进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大大小小的利益团体已经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权力制衡局面,尽管矛盾冲突不断,但是体制利益最大化成为全党共识。一方面,苏共官僚们绝不允许再出现斯大林那样的人物,另一方面,也不绝允许高层因内斗分裂威胁到苏共的统治地位。团结和稳定,是勃列日涅夫时代苏共领导集体的基本原则。
由于这种体制特征,勃列日涅夫处于超然的地位,实际权力坚如磐石。即便是后来勃列日涅夫病入膏肓,确实无力负责日常工作主动提出辞职时,也遭到政治局的一致反对。“不需要做出任何改变”,实际上是苏共领导层“害怕任何改变”。作为的勃列日涅夫和勃列日涅夫作为,成了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不可或缺的东西。
勃列日涅夫在政治文化领域全面走向保守和倒退。缺乏绝对权威的“集体领导”体制,使得领导集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敢触碰意识形态的红线,而采取坚决的“宁左勿右”的立场。越“左”越“保守”就越安全,甚至在“左”上面互相攀比,以显示自己对组织的“忠诚”。
勃列日涅夫取消了赫鲁晓夫在政治及舆论方面具有自由化特征的改革,停止批判斯大林,改为正面颂扬,全面收紧舆论控制,以严厉的高压政策对付政治异议分子和少数民族意见领袖。勃列日涅夫重新颂扬斯大林主义,并不是苏共领导层真正喜欢斯大林主义,与此相反,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斯大林体制的罪恶,比任何人都更害怕斯大林主义复活。
之所以正面肯定斯大林,是因为斯大林是这个体制的创建者,完全否定斯大林,也就是否定了这个体制,直接威胁到苏共的统治地位,当然也就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特权和利益。赫鲁晓夫时期一度解冻的文化舆论界也重新冰封起来,报刊电视及文艺作品都受到严格审查,要求高度与苏共中央保持一致。包括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和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内的大批异议分子都被抓捕流放,甚至驱逐出境。
勃列日涅夫全面加紧了对特权阶层的利益输送和收买,并不惜血本迎合讨好体制内的所有人,对体制内泛滥的特权和腐败现象采取了彻底的放任纵容态度。勃列日涅夫废除了赫鲁晓夫时代频繁调动干部的做法,使得各级干部不仅官位无忧,还得以充分经营培植自己的势力。勃列日涅夫大幅增加了政治局,书记处和苏维埃主席团的名额,不仅让老人得以保留官位,也让新人有机会升迁到权力核心层,形成了皆大欢喜的政治局面。
勃列日涅夫对各级官僚的庸碌无为甚至是营私舞弊,贪污受贿采取了极为宽容的政策,甚至是公然的纵容包庇。各地的第一书记权力几乎不受任何制约,俨然成为土皇帝。有人写信举报某地的第一书记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勃列日涅夫不仅不做任何处理,反而对这个官员大加赞誉,并把所有举报信都寄给他。勃列日涅夫时代,奢靡消费向更低层官员群体扩散,而且是公开的肆无忌惮的,攀比炫耀之风席卷整个政坛。
而在对外政策方面,勃列日涅夫一改赫鲁晓夫时代的缓和姿态,采取咄咄逼人的强硬路线,与西方展开激烈的竞争和对抗。虽然消耗巨大,代价高昂,但维护和加强了苏联超级大国的地位和苏联的民族主义思潮。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尽管舆论宣传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实际上共产主义信仰早已在这个利益集团中彻底消失,国家机器和苏共都已经彻底沦为利益集团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他们保守僵化,昏庸无能,奢侈浪费,挥霍无度,最终吃空了这个国家,导致整个社会道德败坏,经济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
亚历山大.鲍文是前苏联知名记者,他在1988年写道,随着人民对腐败、无耻的偷窃、谎言以及城市工作的妨碍越发“烦躁”,俄式改革的理想已经“成熟”。随着人民对官方意识形态的谎言和欺骗越来越厌恶,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自然遭遇到空前的质疑,因而苏联解体发生在一夜之间,这一点也充分说明那个貌似强大的政党原本极其脆弱,庞大的躯体早已如同朽木,稍有风雨袭来,就轰然坍塌!
导致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
苏联正式的政治演变起自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开放”和“改革”政策,前者指的不是经济上的对外开放,而是国内政治上的“开放”,“改革”则是指经济改革。
一种很典型的说法指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苏共崩溃的罪魁祸首,认为是他有意要葬送苏联和苏共。其中客气一些的说法,是批评他在政治改革问题上作了错误决策,不应当实行政治“开放”。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苏联只搞政治改革、不搞经济改革,所以必然失败。言外之意是,如果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就不会发生那样的结局。这两种说法显然都过于简单化,忽略了导致苏联政治演变的诸多国内、国际因素,而且,也带有很明显的从各自立场出发的政治意涵。
苏联解体、苏共垮台后,许多西方著名的苏联问题专家多次反思,坦率地承认,虽然他们十分了解苏联体制的根本弱点,但他们当中几乎没有人曾料到,一个昔日集权、强大的超级大国苏联,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彻底垮掉,而且事先似乎没有要垮台的任何征兆。
只有一个人,即卡特任总统时的国务卿布热津斯基,二十年前曾经预言,苏联的制度可能拖不过二十世纪,但是他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会发生在九十年代,而不是更早或下一世纪。令许多苏联问题专家感到惭愧的是,他们过去几十年悉心研究苏联所建立起来的种种理论,都只能说明为什么苏联会保持稳定,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苏联维持不下去了。
确实,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开放”和“改革”的主导者。那么,又是什么因素迫使戈尔巴乔夫推动“开放”和“改革”的呢?十年过去了,现在西方关于当年苏联解体原因的说法仍然莫衷一是。政治、历史、经济学、社会各个领域的学者,各有各的观察角度,其解释也各有千秋。
猜你感兴趣:
4.苏联解体的原因
上一篇:列宁十月革命影响和意义有哪些
下一篇:沙皇尼古拉一世为什么要服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