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外国历史人物>外国哲学家>

狄德罗的代表作_狄德罗代表作修女

学康分享

  狄德罗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以及作家。狄德罗代表作有很多,并且涉及到了各个领域。《修女》是狄德罗最杰出的小说作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狄德罗的代表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狄德罗的代表作

  1759年到1781年,狄德罗曾为法国雕塑展览写过评论文章,在评论文章中,狄德罗指出以布歇为代表的雕塑家们所提倡的“罗珂珂”风,只是迎合了贵族阶层的审美趣味。随后,狄德罗指出,艺术家们应该创作一些提倡现实主义的作品。

  《私生子》、《一家之主》是狄德罗在戏剧方面的代表作品。狄德罗在研究戏剧作品时发现,喜剧作品和悲剧作品很难划清界限,为了冲破古典主义的局限,狄德罗创作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他主张用散文展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后来,狄德罗将自己所创作的戏剧形式称为“严肃剧”。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狄德罗代表作《私生子》和《一家之主》都是严肃剧。

  狄德罗的戏剧作品在艺术创作形式上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狄德罗为《私生子》和《一家之主》所写的序言就有很高的理论价值。除此之外,《关于演员的与众不同之见》是狄德罗代表作之一,在这一作品中,狄德罗探讨了演员的表演技巧,狄德罗认为演员在淋漓尽致展现剧本中人物的同时,切忌让自己沉迷在角色中难以自拔。

  演员既要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角色演绎中去,同时又要保持冷静的心态来应对演出之外的生活,而这恰好就是演员的“矛盾”所在。

  狄德罗代表作《修女》介绍

  修女是狄德罗塑造的一个女性人物。狄德罗生平最杰出小说之一就是《修女》,后来读者对狄德罗所写的修女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狄德罗借修女这一人物,揭露了修道院的黑暗统治。《修女》讲述了一个十分悲惨的故事,女主角苏珊是一名律师的私生女,因为身份的原因,父亲将苏珊送进了修道院。

  在充满着虚伪、残忍、变态的修道院中,美丽而又聪明的苏珊渐渐变得忧郁。在修道院中,苏珊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折磨,这一切悲惨的遭遇让苏珊喘不过气来。苏珊受不了修道院中疯狂而没有人性自由的生活,她想逃离修道院,想要摆脱这种非人的生活。苏珊一次次的逃亡,每当失败重回修道院时,苏珊都想以自杀来了解自己的性命。虽然苏珊最后逃出了修道院,但是她却没有逃脱法律对她的追究。

  狄德罗在《修女》这部作品中,用修女苏珊悲惨的生活遭遇揭露了修道院黑暗的一面。全书充满了血与泪的控诉,读过《修女》的读者,都会同情苏珊的悲惨遭遇。正如狄德罗评价修女时所说:“我不认为将来对修道院的揭露还能写出比这更可怕的讽刺。”在这部哲理小说中,狄德罗用生动的文字和情节,展现了修道院虚伪、残忍乃至疯狂的一面。狄德罗通过《修女》这部小说,旨在批判黑暗反动的宗教界。

  狄德罗效应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曾写有《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在这本书中,朱丽叶施罗尔提出了“狄德罗效应”,狄德罗效应又被称为“配套效应”。狄德罗效应指的是人们拥有一件全新物品之后,如果不断给这件新物品置办与它相适应的物品的话,那么心理上就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事实上,狄德罗效应第一次被提出时,是在十八世纪。当时,法国有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德尼·狄德罗,他发现人们会有一种“越得越不足效应”。顾名思义,如果人们没有得到某件物品的话,那么此时的心理就会很平稳,如果一旦得到了想要的物品,那么心理就会产生一种永不满足的状态。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狄德罗效应,殷纣王刚成为君主,便过上了奢侈的生活。

  刚开始时,商纣王使用的是象牙筷子,为了找到与象牙筷子相匹配的食器,商纣王令人打造了犀玉杯。等到有了美丽的犀玉杯和象牙筷之后,商纣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不再吃野菜,不再穿粗劣的衣服,甚至不在茅草屋下居住。等到商纣王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国家却灭亡了。等到世人发现狄德罗效应之后,便将它广泛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如果缺乏信心的话,便可用狄德罗效应暗示激励自己,只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那么就可以逐渐接近心中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