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戏曲家>

马致远的故事

炜基分享

  马致远是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世人号称“秋思之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马致远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致远的故事

  马致远在年少时候非常的好学,上进。被马氏后人以及所有的后人津津乐道,并在茶余饭后的笑谈之中警示自己的子孙后代,向之看齐。

  据说马致远最开始的名字叫做视远。在自己的家乡就非常的聪明,好学,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为了自己的前程,马致远想要离家去远处学习。临走之前他来到了县城的铁佛寺来拜佛。当时那个寺庙的香火非常的兴盛,里边的僧人也非常多。长老的学问特别高。

  拜完铁佛之后,马致远求见了寺庙的长老。说,我叫视远,想要求学,无奈我的家里非常的贫穷。希望长老能赐教我一下想要增长学问。长老看见他非常好学,变他和交谈,教诲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既然在东篱出生,志在千里。将来一定能成大器。但是一定记住,不能图富贵,要为了百姓黎民做事。从此之后马致远将名字的视远改成了致远。号称东篱。

  马致远前期的仕途并不好。但是非常欣慰的事他闲暇时候创作的杂剧和散曲非常的有名,还有他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就是他本人取得的文学成就让自己的家乡躲过一场灾难。

  明初年间,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让河北河南山东的百姓惨遭杀害。逃亡惨痛不堪。河北的地方到处都是白骨森森。满目疮痍的大地。据说燕王曾经学过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对马致远很崇敬。得到东光是马致远的故乡,便下令。逢马不杀,因此保全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马致远的简介

  马致远是近代著名(元代的)的戏曲作家,写过很多很多的戏曲,据东光县志的族谱和东光马氏族谱记载,马致远出生在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

  马致远年轻时有着“佐国心,拿云手”的思想政治抱负,命运却很捉弄人,不是你想干嘛就可以干什么的,当然也跟当时的政策以及环境息息相关的。尽管他想要功名,可是他的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坎坷的,至今都没有当过什么大官差之内的,所以马致远的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马致远到了中年才中进士,然后被分配到浙江省当小官吏,没有几年,职位被调动到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任工部主事。虽然也是为官,可老是调来调去,官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离马致远本人的想法实在是太遥不可及了啊。

  所以马致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二十年的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当马致远晚年的时候,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后来也因为自娱自乐而离开人世。

  虽然马致远他的为官政治未能得到施展,但是他所创作的曲子,却还都是很不错的,语文课本里就有很多使用了他的词,还有一小部分都是开始必备的题材,现如今,很多不能得知的人都善用他的作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什么

  年势已高的老树上缠绕着枯黄的藤蔓,黄昏下,乌鸦们各自寻找栖息的家,远处小桥流水处依傍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秋风瑟瑟,古老的石道上一匹消瘦的老马驮着我缓缓前行,夕阳渲染了半边天空,我静静的看着那轮火红的夕阳缓缓向着西边滑落,只得在心里一声感叹:“哎,思乡之人还在异地漂泊着……”

  这无比沉郁的场景出自于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一曲《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此曲的曲牌名,而秋思为题则是概括了整曲的内容;虽然只有五句话二十八个字,但是却将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的淋漓之尽,结构精巧,语段押韵,因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这首悲秋却全曲未现秋的曲子出世于年少热衷于功名却始终未得志的马致远,而他的一生也如其曲所描述的那样,郁郁不得志,他的曲中有景,景中含情,正如了那一句“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的做到了情景合一,在我们感受这首曲的同时,也将入秋思乡断肠人,落日映山崖的西风残照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而最后一句的“断肠人在天涯”也就是这曲的龙眼,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若说前四句是马致远所看所闻,那么最后一句则是他的所感所想,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艺术境界。

  “秋思之祖”也正是马致远的成名曲,藤绕树,昏鸦落,流水人家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这大概就是“秋思”的最高境界吧,也是我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名作之一吧!

马致远的故事相关文章:

1.马致远的故事有哪些

2.初中趣味语文故事

3.《天净沙秋思》故事续写6篇

4.爱情成语故事

5.历史典故故事300字

6.金蝉脱壳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