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居士>

司马迁小时候的故事_司马迁的性格

学康分享

  小司马迁从小就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之下学习读书写字,十岁的司马迁就能够阅读《尚书》、《左传》等。关于司马迁的小时候的故事还有哪些呢?司马迁的性格又如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司马迁小时候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迁小时候的故事

  司马迁小时候是在自己的故乡韩城生活的,常常帮助家里干活,因为父亲也是史官的原因,所以司马迁从小就开始学习古代的史书。

  一日,马上就要吃饭了,司马迁的父亲把他叫到跟前,对司马迁说,我最近公务繁忙,没有时间教导你看书,你自己也整天都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现在趁着饭还没有熟,我就教你读书吧。于是父亲就开始准备教司马迁读书,司马迁却说这本说自己已经看过了,还可以背下来。并且还把书从头到尾背了一遍。

  父亲对此非常的惊讶,他不相信司马迁是神童,可究竟司马迁是怎么背下来的,父亲对这个也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准备赶着羊出门了,于是司马迁的父亲就悄悄地跟在司马迁的后面。父亲跟着司马迁翻过了村东的小山,又趟过了山下的小河,来到了一块水草丰盈的洼地上,司马迁把羊赶过去吃草,他自己就从怀中掏出了一本书本仔细开始阅读了起来,逐字逐句在认真的诵读,父亲目睹了这一切,感觉到非常的欣慰,也明白了司马迁为什么能够背诵史书了。

  司马迁的性格

  司马迁是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太史令书写历史的笔,并且将这个任务视为自己一生的重任。司马迁的父亲弥留之际,将自己的遗愿和家族的使命说与司马迁,司马迁含泪答应,并且在几十年后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性格中的那种为父尽孝的孝心,百善孝为先,太史公也是个孝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过自己对李陵的惋惜,当然在当时,司马迁也是勇敢的站出来为李陵说话。李陵案发生之时,满朝文武都对李陵群起而攻之,只有司马迁能够冷静分析情况。虽然当时的情况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司马迁性格中这种冷静沉着、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当然司马迁性格中最宝贵还是司马迁对生死的态度,对理想的最重,和对责任的看中。司马迁大可以选择一死了之,但是他没有,他做了一个超越生死和人格的选择。在屈辱和痛苦中滋长出的花朵总是格外的鲜艳,《史记》就是这样的一朵鲜花,一个用苦难和屈辱浇灌出来的奇迹。司马迁性格中对苦难的不低头,对生死的超脱都是人性中宝贵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