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居士>

张九龄罢相的原因_张九龄的墓

学康分享

  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张九龄为何要罢相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张九龄罢相的原因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九龄罢相的原因

  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张九龄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保持了开元盛世的最后几年的稳定。

  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想让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日后可以继承大统。所以她私下里欲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瑛。但是她也知道,废太子是大事,如果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事根本干不成。所以武惠妃就派了个宫中的官奴去游说张九龄。结果游说不成,反而被张九龄骂了一通。张九龄马上将此事告知了皇帝,从而挫败了武惠妃谋立太子的阴谋,稳定了宫廷形势。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武惠妃。

  张九龄识人明察秋毫,刚见到安禄山就断言此人日后必反,便向唐玄宗申请斩杀安禄山。但唐玄宗却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意见,二十年后,果然引爆了“安史之乱”,几乎导致大唐王朝的灭亡。

  当唐玄宗欲立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为相,立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时,张九龄极力阻止。这下也引起了皇上对他的不满。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在奏章上引用了武后时的谶词: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其中“两角犊子”被解读成牛,言下之意必有姓牛的人来祸乱大唐。唐玄宗认为他荒谬,当场将他杖于朝堂之上,几乎把周子谅打死。十七日流放广西,在流放的路上死去。

  这时,李林甫想起了当初他立相时张九龄也竭力阻止,就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张九龄也要之罪。唐玄宗想起了张九龄处处与他作对的往事,新仇旧恨一并发作。于是张九龄也受了牵连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而在张九龄被罢相后没几天,太子瑛和瑶、琚两位王子也被贬为庶人。

  张九龄墓

  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墓地位于广东韶关市北郊罗源洞山麓,是广东省最具代表性质的,硕果仅存的唐代大型墓葬群。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宰相,少有才名,为官清正。曾预言安禄山必反。在和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失败,被罢相。四年后,在回乡扫墓时病逝于自己家中。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思念张九龄,曾派人来到他的墓前祭奠,并追赠其司徒。其后唐玄宗任命宰相,总要问过此人的风度和张九龄相比如何。

  张九龄之墓的性质是张氏家族的墓葬形式,在他葬在一起的,还有其妻子卢氏,弟九皋、九章等。1919年,国民政府重新修缮了张九龄墓群,重建张文献公祠,重刻墓碑、神道碑、墓道界碑和杜甫的八哀诗等。1960年,因墓群在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清理挖掘,但挖掘出来的文物寥寥无几,经过现场勘查,张九龄之墓在本次挖掘前已经遭到过盗墓。1978年,该墓群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九龄墓是以砖室结构为主,分成墓室、甬道、耳室三部分。墓室以四角攒尖式,长8米左右,宽5米左右,高5.35米。在发掘过程中,发现四壁和甬道绘有大量的唐代侍女蟠桃园笔画,这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是极其珍贵的唐代壁画文物。在墓前伸到上,原有两座石像,今已损毁,现改成了唐代岭南节度使徐浩题写的神道碑和大诗人杜甫的诗作《故右仆射相国张九公龄诗》。在张九龄的墓下飨堂,刻有明清时期的大量碑刻,也是极其重要的文物。分成很多种,有的是自己取,有的是别人取,有的是皇帝赐,以及死后的谥号等。通常,字和名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而字是对其人名的一种释义。如关羽,字云长,取的就是一飞冲天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