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居士>

杜甫有什么故事

炜基分享

  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杰出的大诗人,被后世称作诗圣,曾一心为官报效国家,后期因战乱不断,体会到人间疾苦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杜甫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的故事

  杜甫出生在一个名门士家,他小的时候十分调皮捣蛋,很是贪玩,每当院子里枣树成熟的时候,他一天要上上下下爬个无数回。据悉,杜甫小的时候到了五六岁的年纪,还是没能好好记住一首诗,他的祖父非常非常生气,于是对他严加管教,终于使他改掉了顽皮的坏毛病,加上杜甫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七岁的时候就能够独立作完一首诗了。后来杜甫发奋苦读,为了自己能够写出好诗歌,他私下里的习作能装满一整个麻袋。杜甫成名以后,也在自己的诗中表达过对于文学创作的体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他的心得。

  由于杜甫生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安史之乱的爆发促使了当时的盛唐极速走向崩覆。杜甫对于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思百姓疾苦的做法极度愤恨与不满,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唐诗三百首中的名作《丽人行》。这首七言长诗大胆地讽刺了皇家奢侈无度的生活并深入地揭露了其丑恶的面貌,使之成为了史诗一般的佳作,流传千古。然而炙手可热一词也是源自于那首诗,表明权势极盛,气焰很足。

  杜甫是怎么死的

  杜甫是中国史上的伟大诗人,在诗坛方面的影响很是深远,他所经历的朝代从盛唐到中唐,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经历也丰富了他所写诗歌的类型,他这段时间所写诗歌不仅代表着他心境的变化也代表着历史的变化,真实的反应了历史事件。

  而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死因却有很多种说法,毕竟年代过去这么久,而资料记载也不多,现在得出的众多死因也均是后人根据资料或者其他进行猜测的,但这同样为我们对杜甫更加了解提供了帮助。

  其中一个说法是杜甫是因病逝世的,当时杜甫携带家人回衡州,路经湖南,因贫寒交迫遂落下病根,后乘船沿江而下,在船上经历了两季更替,因此加重疾病,遂卧病在舟。有说法是杜甫幼子在船上夭折,遂杜甫也因此病逝;也有另一种说法杜甫为风疾而逝;更有专家指出杜甫因糖尿病而死,因此诗句“我多长卿病”推断出的。

  另外的说法是杜甫在大热天吃了腐肉而逝,曾有文记载杜甫时受洪水之困,数日未进食,后德蹭数牛肉和白酒,故因食而亡。郭沫若先生据此认为是因热天吃了腐肉,食物中毒而亡。

  还有一种是认为杜甫为溺亡,这出自唐代李观《杜诗补遗》中的一段话断定的,但归于想象,却没有什么根据。

  杜甫的古诗介绍

  杜甫生平作诗一千五百多首,是唐代诗人中流传下来的诗最多的,其中不乏名垂千古的佳作,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其中年所作诗歌风格大多沉郁忧虑,心系国民,且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因此他的诗被称作“诗史”。其中尤为著名的是他的三吏三别,流传甚广,意味深长。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六首诗作,其中三吏是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而三别则分别是《新婚别》、《无家别》、以及《垂老别》,在这几部作品中,杜甫深刻地表达出了民生疾苦以及自己身处乱世中漂离游荡的孤寂,流露了诗人对于在战乱中饱受摧残的人民百姓的同情与痛心。

  其中《新安吏》前半篇讲述的是部队抓兵以及亲人分别的悲情场面,而后半篇则大转笔锋开始对人民进行劝导,表达了诗人渴望结束战争回归和平的心愿。《石壕吏》写出了官兵趁着半夜到村中强行抓人参军,甚至连年老的妇人都不放过,揭露了兵役制度以及官兵差吏的残暴,表达了对于战乱中的人民疾苦的同情。而《潼关吏》则是借潼关之险表达对于桃林战败的痛惜,并希望将士们能依靠天险保卫长安。

  然而《新婚别》讲述的是一对夫妻在新婚之时离别的场面,刻画了深明大义的妻子形象;《无家别》叙述了一个兵败还乡结果无家可归、最终再次复征的军人形象,反映了战争灾区的荒凉;而《垂老别》则是一堆暮年老翁因征兵与老伴离别的场面,反映了战争的无情以及统治者的残忍。

  这“三吏三别”系列组诗将杜甫的爱国衷诚表现得淋漓尽致,一颗渴望和平以及关怀百姓的心,直至如今还深深地感染着后人。

杜甫有什么故事相关文章:

1.杜甫有哪些故事

2.有关杜甫的励志故事

3.杜甫的励志故事

4.关于杜甫的有趣的励志故事

5.诗人杜甫的经典历史故事

6.关于杜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