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居士>

陶渊明的生平趣事

炜基分享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后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陶渊明的生平趣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陶渊明的生平趣事

  陶渊明刚度过不惑之年,在家中闲适着。后来在好朋友的劝说,再次出仕担任彭泽县令官职。在任三个月后,朝阳派人下来陶渊明所在的彭泽县检查公务,受使命前来的人是督邮刘云。督邮刘云为人凶神恶煞,专门趁公务之职捞取油水、收刮民间的油脂油膏。检查公务结束后,他收获的贿赂不下千金。而且,如果当地的百姓、县令不给他献上“礼物”,他就以此为由栽赃陷害。因此,督邮刘云在彭泽县臭名远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陶渊明不愿意忍受督邮刘云的压迫和欺诈,就不去见他,自己推却了官职回归家乡。此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趣事被大众流传。

  郡将前来看望陶渊明时,陶渊明正在酿酒。正好就煮熟了,陶渊明随意将头上戴的葛布取下来漉酒,漉完之后又戴回脑袋上,弄得头发满是酒星子。陶渊明也不在意,随后接待了郡将。

  陶渊明与人家交往,不分贵贱。只要是来拜访他的,他都会以酒待客。若是在客人先前醉了,他就会说》“我已经醉了,想睡觉休息一下,你可以离去了”

  陶渊明的趣事之“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渊明高傲的人格气节。他不甘与贪污受贿之伍同流合污,在充满诱惑、黑暗的官场与世俗中“出淤泥而不染”,始终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

  陶渊明写挽歌的故事

  《陶渊明写挽歌》是一本小说,作者是陈翔鹤。作品主要通过对陶渊明晚年时期上庐山见到东林寺法会场景后引发的感悟,以及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关于生死的思考的描写,着重描写了陶渊明对于挽歌的创作冲动。

  小说的整体内容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层次一是这样的:晚年时期的一日清晨,在床上辗转了一夜的陶渊明在起来后,想起了昨天在东林寺看到法事现场后深感不快而提早回家的事情。层次二是这样的:秋天令人不禁瑟缩的寒凉天气,使躺在房子过道的胡床上的陶渊明想起了阮籍的《咏怀诗》,然后他跟孙子小牛说他再也不上庐山了。之后陶渊明听说亲家的人将他的诗稿拿去抄写,并且还将此作为传家宝保存下来,对此,他内心感到非常愉快欣慰;但是同时他又对那些来攀关系的刺史王弘、檀道济等人相当厌烦。

  层次三则描绘了一日傍晚时分,陶渊明与阿通夫妇喝酒,并且谈论朋友颜延之和慧远和尚在生死方面的不同看法的情景,还讲了一个关于和尚论道的笑话。层次四则是这样的:在一日三更时分就已醒来的陶渊明定稿了他的作品《挽歌》,并且又继续琢磨斟酌他的《自祭文》。

  整部小说作者通过探究陶渊明的心理活动,来表现陶渊明不慕富贵的高尚品质,以及淡泊志远的品格,与此同时,作者也借此暗示了当时诸多知识分子生存艰难的情况,写出了众多知识分子的心声。

  陶渊明妻子是谁

  陶渊明先后娶过三位妻子。前两位妻子红颜薄命,早早地就因病去世了,只有第三任妻子翟氏一直陪伴着他走到了最后。翟氏也是陶渊明这三位妻子最引人注目的,在文献《南史·隐逸传》中记载着她生平的事迹

  前376年,陶渊明25岁与第一位妻子成亲,成婚后陶渊明搬到浔阳教书,尔后多地奔走。知道妻子怀孕的消息后就归家探望。可是妻子在临盆时遭遇难产,孩子与大人都双双毙命。

  前385年,陶渊明34岁时又娶了第二任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下了四个孩子,陶渊明十分欢喜。可是天妒红颜,第二任妻子因劳累过度患了痨病,最终离开了人世,又留下陶渊明孤身一人。陶渊明每天在外奔波,无暇顾及四个孩子。于是,陶渊明又提了一门亲事。

  第三位夫人翟氏比陶渊明小十二岁,贤惠能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把家里打理的非常得体。婚后两年,还给陶渊明生了一个儿子,一直陪着陶渊明走向终老。

  据文献中记录:“其妻翟氏……能安苦节”。翟氏与陶渊明性情相投,都是安贫守节的人。

  对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心愿,翟氏非常支持。可是,陶渊明笔下的翟氏却是“恨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跟文献记录的不一样。陶渊明抱怨妻子不通情达理,不懂得体贴他。

  人的思想是会变的,再相爱的两个人没有了物质基础,怎么生活的下去?翟氏看着家徒四壁的住所,怎能不心生烦躁。虽然起初的体贴知性已被贫困的生活打磨,但是翟氏还是对陶渊明不离不弃,终守一生。

  
看了“陶渊明的生平趣事”的人还看了:

1.陶渊明的性格和主要事迹

2.陶渊明有哪里故事

3.陶渊明经典名言

4.陶渊明有什么故事

5.陶渊明为官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