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居士>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纪念屈原

炜基分享

  端午节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节日,有关它的来历说法很多,很多人认为是纪念屈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纪念屈原,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纪念屈原

  这一是纪念他出色的文学成就,二是纪念他高尚的品格。屈原呕心沥血作成的诗歌,开启了楚辞这一文体的先河,把赋、比、兴巧妙融合在一起,将借物明心、抒发思想感情发挥到了极致。屈原在楚怀王时代在官居高位,也曾在朝堂上大放异彩。他的骨子里流淌爱国的血液,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因自己遭罢黜而怨恨不以个人处境悲凉而心有怨怼,一心只想着自己能为楚国的强大添砖加瓦。

  屈原一生历经三朝君主,在第二任君主楚怀王时得到重用。他能够现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上预见未来政局的走势,主张富国强兵抵御秦国。无奈屈原他算的准未来却看不清现在,受到其他各方势力的排挤,最终与楚怀王之间产生嫌隙。即使这样,在楚怀王死后,他仍对楚国王室抱有期许,不想自己满身本事被白白浪费。随着他再一次被流放,他的政治生命走到了终点。

  不管屈原的结局如何,在他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他身上所带有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怀,值得每一个人敬仰。尤其是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他身上的宝贵品格显得尤为重要.

  屈原和端午节的关系

  南朝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有这样的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由此可见民间传说也是有一些根据的。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船只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古代的吴越族就是以龙为图腾的,为显示他们是“龙”的传人,有着断发纹身的风俗。他们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祀活动,将装在竹筒中的食物或裹在树叶里的食物,一面倒入水中,献给图腾神吃,一面自己吃,并划着那刻有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取乐,表演给图腾神看。近些年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证明,“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说法是比较科学的。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端午节的来历至今都还存在好几种说法,各种说法之间都尚且存在争议,所以咱们就先来说说端午节的习俗吧。

  端午节,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包粽子的习俗,不过也有部分地区存在差异。除了包粽子,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喝雄黄酒,悬艾,赛龙舟,佩香囊,挂钟馗像等等。这些习俗流传范围比较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这样的习俗。可是也有少数地区的端午节习俗与众不同一些。

  在河北省就有着端午节忌打井水的说法,说这样是为了避免井毒,另外,端午节还有吃樱桃桑椹的习俗,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而在山东省邹平县则端午当天必须早起饮酒一杯,以辟邪。在日照地区则给儿童缠上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以上就是端午节的习俗,一些习俗是流传比较广的,而有些习俗则是部分地区出现的特色,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习俗多种多样,这都是跟端午节的来历有关。就是因为端午节来历之说有很多版本,所以才出现很多习俗。

  不过在众多端午节传说之中,屈原之说最为广泛,也就是说端午节是从屈原的故事发展来的,这种说法是流传最广泛的说法,到底端午节是不是纪念屈原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吴越民族图腾祭说;恶月恶日驱避说都是端午节来历的说法,其实端午节的来历远不止这几种,还有很多,不过在众多说法之中最受大众肯定的就是纪念屈原之说,也就是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战国末期的楚国人屈原是个饱读诗书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可惜他势力单薄无力变法,所以两次遭人离间被楚王被流放,最终在江南听到楚国被秦国打败的消息后投身滚滚江河之中。

  屈原爱民如子,礼贤下士,所以深受江南百姓爱戴,百姓知道屈原投江之后便纷纷前往去救屈原。一些水性好的人则划船在江上寻找打捞,一些则在岸边倒雄黄酒入江,因为百姓害怕水中蛟龙吞食屈原尸体所以将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用药将水中蛟龙水兽药晕。可是寻找了好久都不见屈原尸体,后来一条晕死的蛟龙浮上水面,人们看到这蛟龙的龙须上仅有一片屈原的衣襟,人们愤怒不已,便把那蛟龙扒了皮,抽了筋,并把蛟龙的筋做成手链给小孩佩戴。

  虽然白般努力,但是终究屈原还是被大江吞噬,所以百姓为了纪念屈原,便把那天定为端午节,这便是端午节的来历。至于端午节的习俗,则是当时人们所做的那些事情衍变而来的,划船打捞便成了现在的龙舟竞技,喝雄黄酒,带香囊手链等都是从当时的行为衍变而来。不过包粽子不是屈原死后流传下来的,而是屈原在世的时候教给百姓的一个技巧。

  屈原流放到江南之初,江南的百姓都有祭水神的习惯,就是往江中撒粮食和吃的,但是做的那些面团一丢入水中就散开了。所以屈原便教大家用叶子包裹米团并用绳索捆绑的方法来防止米团分散的问题。屈原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这种发明在端午节当天使用,因此便有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

  以上便是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端午节和屈原之间的关系。传统节日之中很多都是用来纪念古人的,像清明节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而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杰出的辞赋家、政治家屈原。

  
看了“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人还看了:

1.端午节为什么要挂香包

2.为什么纪念屈原

3.端午节阅读题答案

4.2017端午节纪念屈原演讲稿

5.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6.端午节叫端午节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