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文学居士>

周邦彦有什么故事

炜基分享

  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享有盛名的词人,在当时的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周邦彦个性洒脱不羁,不拘小节,于是便留下了很多的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周邦彦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邦彦的故事

  周邦彦写有一首叫做《少年游》的词,主要讲的是一位男子宿妓的全过程:妓女白皙瘦长的手指拿着明亮锐利的剪刀,在水果盘子里切了一个新鲜的橙子,并在上面撒了一层盐,来招待男子。房间里一时之间香气缭绕,床被也早就铺设一新了,但是这两人却别有一番趣味,只见他们面对面坐着,先进行了一番调笙怡情,之后才开始互相依偎缠绵。在经过一番云雨之后,男子随即要走,但是女子对他说道,天已经很晚了,外面不但行人稀少,而且夜深霜重,还是留下来到天亮再走吧。

  关于这首词,有人认为讲的就是周邦彦自己的一次宿妓行为。但是因为词中描写比较隐晦,后人很难得知到底讲的是谁。不管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讲的是宋徽宗一次去著名的歌妓李师师家里拜访,恰巧周邦彦也正好正在那里。情急之下,周邦彦只能躲在李师师的床底下。宋徽宗来到李师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个新鲜的橙子,说是江南采摘上贡的,之后宋徽宗还和李师师谈笑了一番。这一切都被周邦彦给听到了。他在宋徽宗走之后,便据此写下了《少年游》这首词。

  周邦彦的生平故事

  周邦彦少年的时候,为人比较个性散漫,不过非常好学,喜欢读书,这也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埋下了伏笔。宋神宗的时候,他成为太学的生员,太学也就是后来明清时期的国子监,是古时候最高的学府。后来神宗进行王安石变法,效果拔群,当时周邦彦写一篇《汴都赋》献给皇帝。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七千字,模仿的是汉朝时期著名的《二都赋》,内容是在赞许变法。据说文中有些古字,连朝中大臣也不认识读不准确。

  此文一出,周邦彦开始名动天下,他也被朝廷提拔为太学正,差不多就是太学的老师。不久他就开始各地宦游,任庐州教授、溧水县的知府等。后来,周邦彦被皇帝召回,并再次让他朗诵《汴都赋》,此后留在京城任官,也有做过各地知府,比如顺昌府(今安徽阜阳)、明州(今浙江宁波)。

  等到徽宗继位,他建立了大晟府,也就是朝廷最高音乐机关,周邦彦成为其中一员。不过后来他又被调任到外地任知府。晚年,他因为和蔡京的一位同党交往过密,而因此名声受到了牵连而成为污点。而那时候,北宋已经到了衰亡的边缘,内有外患不断。在周邦彦去世的前一年,方腊起义了,而在他死后不过六年,北宋也亡了。

  周邦彦六丑的故事

  《六丑》,词牌名。作者是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所创作的“中吕调”曲。据周密在《浩然斋雅谈》一书中所说,邦彦曾对宋徽宗云:“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一百四十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九仄韵。例用入声部韵,诸领格字并用去声。

  关于《六丑》的由来可以根据南宋词人周密在所著《浩然斋雅谈》中了解到,在书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他说:在北宋末年间,汴京有个著名的妓女叫做李师师,有一回在徽宗皇帝跟前唱了一支曲子,曲子很动听,可是连精于音乐的这位皇帝也不知道是一支什么曲子。他就问她:是谁人写的?李师师就回答说:这叫《六丑》,曲的作者是周邦彦。后来,徽宗皇帝特意为此事召见了周邦彦,问他曲子的名字为什么叫《六丑》?周回答说:因为它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段,所以才取名《六丑》;可是要唱得好听却是不容易的。

  《六丑》是周邦彦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调,也是宋词发展到灿烂时期的一个珍贵的产儿。关于这首新调《六丑》中最典型的词作就是彭元逊所写的《六丑·杨花》。在《六丑·杨花》这首词中,作者借助杨花写身世,寄托故国之思。其特色在于不写杨花之形与神,而是用一些可以通过杨花产生联想的语汇营造境界,来引导读者进行想象和联想。

周邦彦有什么故事相关文章:

1.周邦彦的故事有哪些

2.清真居士周邦彦的故事

3.周邦彦是什么居士

4.周邦彦的人物生平

5.秦观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