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古代诗人>

《离骚》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是什么

伟文分享

  《离骚》是战国著名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表现出积极浪漫的主义精神。那么在这文学作品中,有哪些一诗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哟!

  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句大意

  尽管道路漫长而遥远,我还是要为追求真理上天入地去探求。

  【提示】屈原因力主政治改革和联齐抗秦而两次被放逐。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主要抒发了去国离乡的忧愤愁思。这两句诗是《离骚》中的名句,表现了屈原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在想像的世界中,诗人乘着龙车凤车,遨游宇宙,向古帝陈情,向上苍发问,不知疲倦地追寻。这种“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后人为追求真理,为正义事业不畏艰险,勇于进取。

  作品的艺术特色

  【抒情中有故事情节的叙述】

  抒情诗一般没有故事情节。《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抒发其忠而被疏的愤懑之情。但是诗中的前一部分里叙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被疏的事实,后两部分里更虚构了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款帝阍、历访神妃,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使这首抒情诗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看来似乎山穷水尽,眨眼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波澜起伏,百转千回,从而把叙事诗和抒情诗融为一炉。

  【对比手法的运用】

  屈原在其诗篇中,以远古的尧、舜贤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与桀、纣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径以窘步”相对照,用以劝谏楚王要走正确的治国之路。又以“恐年岁之不吾与”和“惟夫党人之偷乐兮”相对照,使自己的热心为国与小人的苟且偷安形成鲜明对比。

  【比兴手法的运用】

  《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其具体表现为:在广度上,它较多地应用比喻,构成庞大的比兴系统;在深度上,较之《诗经》更为注意比兴中“此物”与“彼物”的内在联系,用作比喻的事物与全篇所表达的内容统一,富有象征性。如诗中用“美人”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名胜具有了象征意义。

  诗人信息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古代评价】

  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

  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上述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他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班固评论屈原辞赋”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评价屈原其人”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王逸: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刘勰的《文心雕龙》,概括王逸的观点,写了《辨骚》一章,除证明屈原作品有异于《风》《雅》的四点以外,也有同乎经典的四事。

  洪兴祖作《楚辞补注》一书,他对屈原评价云:“屈原,楚同姓也。同姓无可去之义。”为屈原的自沉辩护说:“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洪氏以为,屈原不离开楚国是由于当时“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因此他说:“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按:指楚王悟而改行)由此亦可见,屈原“虽死犹不死也”。


猜你喜欢:

1.《离骚》原文及翻译

2.《离骚》读后感精选

3.离骚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

4.中国八大诗人是哪些

5.离骚表明诗人被诬蔑嫉妒而愤怒的句子

6.屈原《离骚》读后感1000字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