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古代诗人>

诗人孟浩然的诗《夜归鹿门歌》主要内容

伟文分享

  《夜归鹿门山歌》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想信很多人都读过这首诗作吧!那么如果你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首诗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

  古诗介绍

  《夜归鹿门山歌》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一二句写鱼梁洲渡头日暮十分喧闹,并以此衬托衬托诗人沉静和洒脱超俗的胸怀。三四句写人们归家,诗人去鹿门,写出了世人与诗人不同的归途。五六句写月光照耀,夜登鹿门山的情景,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后两句写庞公隐居之所,岩壁门外,松径寂寥,只有诗人与山林相伴,与尘世隔绝,诗人恬淡超脱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名家点评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此诗为昔人所甚赏,尚非孟胜场,作手自辨。

  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浩然作《鹿门歌》,其本象清彻闲淡备至。

  明·钟惺《唐诗归》:幽细之调,得此一转有力(“余亦”句)。

  明·唐汝询《唐诗解》:此篇不加斧凿,字字超凡。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浅浅说去,自然不同,此老胸中有泉石。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清彻,真澄水明霞。陈继儒曰:明月在天,清风徐引,一种高气,凌虚欲下。知此可读孟诗。

  这首诗笔法顺畅,语调平和,语言质朴,结构自然,笔墨省净,点染疏豁,情感真挚。

  作品原文

  夜归鹿门山歌⑴

  山寺钟鸣昼已昏⑵,渔梁渡头争渡喧⑶。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⑷。

  鹿门月照开烟树⑸,忽到庞公栖隐处⑹。

  岩扉松径长寂寥⑺,惟有幽人自来去⑻。

  创作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即景龙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间,故题为“夜归鹿门山”。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鹿门:山名,在襄阳。

  ⑵昼已昏:天色已黄昏。

  ⑶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水经注·沔水》中记载:“襄阳城东沔水中有渔梁洲,庞德公所居。”喧:吵闹。

  ⑷余:我。

  ⑸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

  ⑹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⑺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

  ⑻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白话译文

  韵译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猜你喜欢:

1.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关于唐诗人介绍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改写

4.诗人孟浩然的诗《田家元日》主要内容

5.诗人孟浩然作品《岁暮归南山》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