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文坛巨匠>

沈从文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学康分享

  沈从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沈从文先生一生共出版了中长篇小说作品30多部。那么沈从文作品风格是怎样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沈从文的作品风格,希望对你有帮助!

  沈从文的作品风格

  沈从文作品风格读来往往让人觉的带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作品往往里往往包含着幻想、现实与象征这三个主要方向,首先要说的是他的语言运用,从来不拖泥带水,斟字酌句,语言虽然简短,但往往是词语运用的恰到好处,让人觉得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憾,寥寥几笔便能够将人物的形象描述的非常传神。

  还有他笔下人物的名字,没有过多的华丽之词,很随意的选取最质朴的几个字,便能够让人对人物的印象记忆深刻,这便是他在语言上简洁之美。

  其二要说的是先生作品中语言的美感,他所运用的重叠词无不带有一种音韵之美,还有拟声词的传神,让然读来有一种近在咫尺的真实感。

  沈从文作品风格中独特的艺术个性,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个人生活实践,他以一个乡下人独特的视觉来阐述自己所见到的世界,在他的乡土题材小说中更能够体现出这一鲜明个性。

  沈从文的小说往往是从描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开始着墨,慢慢的向读者展现出一幅风土人情画,他要将所谓的“乡下人”的生命之美,展现在这平凡的世界中,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以及对于内心的追求,他逐渐的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作品风格。

  沈从文从逃学大师到文学大师的过程

  年幼的沈从文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出去玩耍,他逃学非常厉害,能够轻易瞒得过老师和父亲,很久之后,被父亲发现,父亲用各种方法阻止他逃学,最后没办法,只能转学到另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老师很严厉,要打不听话的学生,即使是这样,也挡不住沈从文逃学的步伐,他和表哥一起逃学,令老师和父亲都很头痛。也是由于他逃学到外面的世界,才接触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湘西山水的灵秀和淳朴。

  沈从文喜欢逃学,怎么又和文学结缘,成为文学大师的呢?沈从文高小毕业后,到军队去参军,父亲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觉得孩子很野,能够在军队接受锻炼也是好的,后来,部队解散,被遣散回家。回家后做过很多工作,渐渐觉得知识很重要,开始主动学习,因为基础差,考不上大学,只能在北大偷听。除了学习艰苦以外,经济状况也很糟糕,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给郁达夫写信,郁达夫应该是沈从文人生中第一个贵人,他给沈从文的文学之路指明了方向,之后还得到林宰平教授、胡适、丁玲、梁启超、徐志摩等人的帮助,慢慢在文学界里崭露头角,由于他的写作风格很独特,有浓厚的乡土风情,语言自然,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最终沈从文逃学大师变为文学大师。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作家,生于1902年,1988年由于心脏病发作在北京病逝。他是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母分别是汉族人和苗族人,他的母亲是土家族人,照理沈从文应该是汉族人,但是由于他本人更加喜欢苗族,后来也是由于家族利益,而选择了苗族,这一点从他的作品中就能体现,沈从文的许多作品都是描述苗族的风土人情的。

  不仅是位作家,同时也是位历史文物的研究者。刚刚14岁时他便投入军队,流浪于湘川黔的交接地区,其中《边城》等小说便是取材于此。

  沈从文在二十三岁时开始投身写作,在三十岁到三十二岁期间在青岛大学当老师,后来抗战爆发他又到西南联大任教,四十五岁时回到北京大学,建国后专注于中国古历史文物专研,《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是他当时的作品。

  沈从文一生著作良多,不论是他的第一篇小说《福生》还是他的第一篇创作文集《鸭子》或者是他的代表作《边城》、《长河》、《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都至今为后人津津乐道。

  但是同他留下的作品一样,他的一生颇具色彩的情感生活也在不同人的口中传送加工着。二十九岁时,沈从文见到了张兆和,可谓一见倾心,后近乎用情书轰炸的方法让对方终于肯定了自己和自己的才情,三年后便在中央公园成婚了。在当时战乱的年代,沈从文与妻子一起度过了艰辛而又幸福的岁月,但却也有关于沈从文婚外情的蛛丝马迹传出。
猜你喜欢:

1.沈从文的简介

2.边城的艺术特色

3.沈从文边城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