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四大名旦>

关于程砚秋的故事

炜基分享

  程砚秋是一个在京剧艺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旦角,更因为自己独具特色的唱腔而开创了程派。程砚秋是一个实力强而且进步非常迅速的人,并且非常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潮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程砚秋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程砚秋的故事:拳打特务

  一九四二年,程砚秋从上海黄金大戏院演毕回平,路经天津,又应天津中国大戏院之邀,演出三天。演毕,程砚秋让班社全体人马先回北平,自己留津数日看望老友才回到北平。那天程砚秋身着青布灰袍,头戴一顶深棕色土耳其式毡帽,下火车后走至出站口,有两个特务对程砚秋进行搜身,他们又将程砚秋带到一小房内,不问青红皂白,先就一拳打在程砚秋左耳,程砚秋厉声斥之曰“士可杀不可辱,你们要干什么?”他找到一跟柱子,立在柱前,以防后面受敌,便挥拳还击,将这两个特务打得狼狈不堪。特务一看非程砚秋的对手,恶狠狠地对程说“以后碰见再说”,程说“好,后会有期”,便整整衣冠出站。回家后发现手上金表遗失。次日左耳疼痛,后请耳鼻喉科专家徐荫详大夫治疗方愈。此事梨园界立刻传开,侯喜瑞听了,高兴地说“还是我们四弟有种,好样的,替我们出了口鸟气!”。

  一九四四年二月二十五日,北平敌伪宪特突然搜查程宅,并将程砚秋带走。当晚程夫人即电话告知李锡之(李锡之协助程砚秋管理一切事物,他是程砚秋三、四十年代最亲密之友人,当时李锡之任伪实业总署总务局长),李锡之托部下庶务科长朱泽良(朱启今之子),朱又转托日本宪兵队嘱托吴泰勋(东北军将领吴俊升之子),再托日寇充信的杨跃东向日本宪兵队长三浦保释,才得以免受牢狱之灾。此后不久,程砚秋便谢绝舞台,衔恨归隐西山,弃伶为农,置身于青龙桥畔。

  关于程砚秋的故事:停演明志

  程砚秋步入舞台艺术巅峰之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领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接着日本侵略者逐步向华北侵蚀,此时国民党政府却采取不抵抗政策。面对国土沦陷,程砚秋满腔义愤,即借《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创作出京剧新戏《亡蜀鉴》,以表达绝不卖国求荣,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思想。此剧一经公演即获得巨大成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

  北平沦陷期间,日本人为了笼络人心,常常拉拢胁迫一些有影响的社会名流、学者、艺术家出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日本人多次邀请程砚秋参加亲日活动,每一次面对这样的邀请,程砚秋都坚决拒绝。一次,日本人指使梨园公会邀请程砚秋为日本捐献飞机进行“义演”,程砚秋义愤填膺,他说:“叫我们中国人演戏,得来的钱他们拿去买飞机炸弹,再来杀害我们中国同胞,决不能做这种助敌为虐、屠杀自己同胞、没有人性的罪恶勾当。”程砚秋坚决辞演。恼羞成怒的日本人撕去伪善的面纱,开始对程砚秋处处刁难,不准电台播放程砚秋的唱片,日伪特务寻机对程砚秋进行报复。程砚秋宁死不从,最终他下定决心以“停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停演”就意味着程砚秋要舍弃眷恋的舞台,舍弃优裕的生活,舍弃丰厚的票房收入,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程砚秋坚决不为侵略者服务的决心。“停演”后的程砚秋离开了喧嚣的市区,来到了北京西山的青龙桥,开始了务农生活。他住的是土屋茅舍,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和农民一道下地种田。在北京市档案馆珍藏着程砚秋“停演”后在青龙桥务农的照片,在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程砚秋一手牵毛驴,一手拿农具。此时的程砚秋虽然身处艰苦的环境中,但是避开了日伪特务的威逼,他的脸上流露出平和温暖的笑容。

  关于程砚秋的故事:胜利复出

  程砚秋归隐两年,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他满怀胜利的喜悦在北平广播电台做广播演说,愤怒控诉日寇在华的种种罪行,因此,我宁死不从,他们只好在电台上不准播放我的唱片......”程砚秋讲的慷慨激昂,听者痛快。

  程砚秋又重登舞台,首先应辽、吉、黑复员协进会北平分会资助东北义民还乡义演,又为赈济广西水灾义演,后做营业演出。一九四六年秋末,应上海天蟾舞台之邀,赴沪公演,与谭富英、叶盛兰合作,盛极一时,大饱沪上程迷耳福。宋庆龄先生那时曾派中福会基金干事江兆菊拜访程砚秋,请他为该会募集基金,程砚秋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爽快地答应了。因此,宋庆龄先生在上海住宅中接见了程砚秋。他又在上海,与田汉、黄佐临成为朋友。不久,程砚秋又目睹国民党之黑暗腐败,感到非常失望,乃再度归隐北平青龙桥,力田自谴。

关于程砚秋的故事相关文章:

1.中国书法名家故事

2.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3.周恩来的口才故事

4.有关描写京剧的优秀范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