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书法家>

东汉张纮是谁_张纮怎么读

学康分享

  东汉张纮是谁?张纮,字子纲,东汉末年文学家、谋士,与张昭一起并称为“二张”。那你知道张昭张纮什么关系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东汉张纮是谁,希望对你有帮助!

  东汉张纮是谁

  张纮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谋士,曾和张昭一起合称为“二张”。孙策在平定江东时曾亲自登门邀请他,张纮于是出仕担任官职。后来,张纮被派遣至许都,任命侍御史。张纮后来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孙权正在准备时张纮病逝,其年六十岁。孙权为之流涕。

  张纮在年轻的时候就游学京都,曾跟韩宗一起学习易经,之后又到外黄跟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不久后又回到本郡,被荐举为茂才,他都一一拒绝应召,后期为了避开战乱来到了江东。也就在孙策开始创建基业时,张纮投靠了他。孙策还任他为正议校尉,并跟随孙策征伐丹杨。有一次,孙策亲临战斗前线时,张纮就劝他说:“主将是筹谋划策的角色,三军命运全部依托在他的圣上,千万不要轻举妄动,亲自与敌人对阵相斗。希望您能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符合天下的愿望,不要让全国上下为您的安危而担心。”

  关于张纮这个人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的生平与历史上的记载不多都是相同的。在小说中孙策在征讨江东的过程中,亲自到张纮家中,请他为自己谋划。待到江东平定后,张纮奉命去许都上表。不巧的是,这时候孙策已经死去,张纮又说以利害,劝曹操不要加兵江南。后来他建议孙权迁都秣陵,在这不久后就病故了。孙权听了他的建议将都城迁到秣陵。

  张纮怎么读

  通过资料解析,张纮的读音是这样的。“张”字的读音“zhang,一声”,“纮”字的读音是“hong,二声”

  张纮,字子纲,来自广陵人士。他还曾和张昭合称为“二张”。记得在张纮年轻的时候,他就开始游学京都,还曾跟随博士韩宗一起学习易经以及欧阳尚书。后来他又来到外黄跟随濮阳闿学习韩诗、礼记和左氏春秋,在此之后,他就回到了本郡,被举荐为了茂才。

  在孙策准备创建基业的时候,张纮就投靠到了孙策的部下。刚开始的时候,孙策让他担任正议校尉一职,直到后来,开始跟随孙策征战沙场。记得有一次 ,孙策准备要亲自指挥前线的战斗,张纮则是劝谏说:“主将是准备筹谋划策的主要角色,三军将士的命运全部依托在他的身上,所以不要轻率行动,而亲身与敌人对阵相斗。因此希望您能够珍重上天授予您的才干,来符合天下的愿望,千万不要让所有的将士和百姓为您的安危而担心。”

  关于张纮这一人物,还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当时张纮在许都的时候与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 有过一面之缘。后来张纮夸赞陈琳的文章写的非常好,而陈琳则说道:“我的文章与你的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而成语“小巫见大巫”的出处那就是来自于这里。

  张昭张纮关系

  张纮,字子纲,东汉末年文学家、谋士,与张昭一起并称为“二张”。公元153年出生于徐州广陵郡广陵县。年少时曾游学于京都,后返回广陵,被举荐为茂才。当时许多地方豪杰都请他来辅佐自己,他都一一婉拒。

  张纮因为避难来到江东,适逢孙策平定了江东。孙策曾亲自拜访于他,张纮遂出仕为官,投靠在孙策麾下。张纮最著名的小故事就应该属于和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之间的故事。张纮早些年在许都担任侍御史时,曾与陈琳有过一面之缘。当时张纮称赞陈琳文章写得好,陈琳却说:“我的文章比起你的又或者张昭的比起来,就像小巫见了大巫一样。”这也是小巫见大巫这一成语的由来。

  这件事也正式说明了张纮与张昭二人,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已远超建安七子。孙权登基后,几乎对所有的大臣都是直呼其名,唯有对张昭和张纮,一直以张公和东部称之。可以看出孙权对张昭和张纮的器重。

  张昭与张纮二人的命运恰恰有些相反。张昭是在孙策掌权时得到重用,地位极高。基本上孙策的每一个决策都是经过张昭同意后实施的。在孙权登基后,张昭的地位逐渐下降,孙权开始渐渐厌烦了张昭,张昭的权利被架空。而张纮在孙策执政时,远离权利中心,看起来没有张昭那样得到重用。而孙权执政后,张纮曾多次劝谏孙权,孙权都一一接受,张纮临死前还留了遗书,向孙权诉说为君之道。死后,孙权看着遗书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