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书法家>

黄庭坚七律诗特点_黄庭坚七律诗艺术特点

学康分享

  黄庭坚,字鲁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和秦观、张耒、晁补之被后人共称为“苏门四学士”。其中黄庭坚的七律诗有着其独特特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黄庭坚七律诗特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庭坚七律诗特点

  黄庭坚,字鲁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和秦观、张耒、晁补之被后人共称为“苏门四学士”。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歌成就可以和苏轼相提并论,所以后人又把他们共称为“苏黄”。

  黄庭坚在七言律诗方面,有着其独特的成就和个人特点,他作诗的时候,要求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打造了他独树一帜的“山谷派”诗歌。对后世的江西诗派乃至整个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作诗,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从而丰富了他诗作的内容,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真正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从黄庭坚的七律诗歌艺术风格上来看,可以分成为几个阶段。早期他的诗作,刻意求新,语言却有欠稳妥。之后第二阶段,黄庭坚的诗作开始追求意境,对诗歌的语言运用有了很高层次的提升。从他三十岁开始,黄庭坚的诗歌开始追求声调拗峭,风格变得新奇清新,作品也开始逐渐趋于成熟。这成了他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在四十岁以后,他的这种风格开始变得越发稳重,逐渐形成了他富有个人特色的“山谷体”,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风格的诗派。从五十岁以后开始,一直到他去世的这段时期内,黄庭坚的风格又转向内敛,用语越发显得老成而语言趋于质朴平实,真正做到了浮华落尽的境地。

  黄庭坚七律诗艺术特点

  黄庭坚的诗主要选取书画、文房四宝、亭台楼阁、扇、香等富有文化性的题材,及时题材本身不具备人文性,也会被他发掘出来,如《演雅》中的蝶、蚕等原本只是自然生物,但是黄庭坚从古籍中找到了相应的典故。有时也因为过分的追求人文气质,而破坏了诗的内容。

  黄庭坚的诗具有很强的艺术个性,力求与唐诗区分开来,也是当时很多诗人所追求的,所以很多作品都在求变,创新了诗的艺术风格。黄庭坚认为一味地仿照故人写诗,就不会有后人来传承了,自己有独特的风格才显得真。

  黄庭坚的诗在感情和意义的表达上都很委婉,结构严格,往往短短的几句话就表达了好几层含义,采用迂回的手法,在需要时突然来一个转折,增强张力。《过家》就是采用曲折的表述手法表达主旨。

  黄庭坚善于运用修辞,是从杜甫那学来的,有自己的句法,不受常规的语法约束,颠倒、删掉、整合句子中的成分。黄庭坚的诗中的文字都是经过推敲的,句子工整,但又有创新的地方。黄庭坚还将工整精美的对偶句运用到律诗中,有不同的韵味。

  黄庭坚的诗有音乐的美感,运用了大量的拗句,不按照格式创作的诗具有“不和谐”之美,使得读者在朗诵诗时感受到诗中的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