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故事有哪些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苏门四学士”之一,同时也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在文学、书法上面都是有着很高的成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黄庭坚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庭坚的故事
黄庭坚是苏东坡的弟子,两个人关系很好,经常坐在一起聊天。苏轼的家乡在眉山,他经常炫耀自己的家乡风景秀丽,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而黄庭坚的家乡在江西分宁双井村,于是他也开始炫耀自己的家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就算是山野村夫,也都能识字写文章。
苏轼听了之后半信半疑,但苦于找不到反驳的证据,只好默认。
有一次,苏轼来到江西双井村探访黄庭坚,黄庭坚就带着苏轼到自己的村里到处走走看看。一路上,苏轼留意看了一下每户人家门口贴的对联,果然都是文采非凡,笔墨端正,不由开始相信黄庭坚的话,开始对他村里的人佩服起来。
他们来到一个山坳里,停在一户人家面前,苏轼忽然对着这家的门大笑起来。原来,这家门上,一个都大的“福”字被贴反了。苏轼反问道:你不是说你们村里人人都识字吗?怎么这户人家那么大一个福字也会贴反呢。
黄庭坚一看,这户住着一个老头,应该确实不识字,所以才贴反了“福”字。突然他灵机一动,说:先生,何以见得他不识字呢?苏轼说:既然识字,斗大的福字为什么会贴反了呢。黄庭坚假装听不见,说:什么?苏轼大声说:福倒了。忽然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顿时闭口不说话了。
黄庭坚哈哈大笑,说:这就对了嘛。“福”字倒贴的含义,就是福到了。
黄庭坚的书法特点
一、中宫敛结,长笔四展:
黄庭坚的行书,每个字大都长横长竖、大撇大捺,但每个字的中宫(“中宫”即中心)似乎都有一个圆心,其他笔画从圆心中放射出来。这种“破体”的“辐射式”的字形结构,突破了晋、唐以来流行的那种方方正正、四面停匀的外形,而以其点画的借让,既把握重心,又夸张某些笔画,使他的书法表现出浑融萧逸的雅韵和骨力道劲的气魄。
二、欹侧变化,不受羁束:
黄庭坚的书法的第二个特点是字形的结构笔画欹侧,不受羁束。他写出的横画倾斜不平,竖画虬曲不正,每个字的各部分常以相乖或相应的歪斜之形作配合,一反前人横平竖直的平淡、呆板的结构,使他的字显得风神潇洒,瑰玮跌宕。苏东坡很欣赏黄书欹侧的特点,曾说:“鲁直以平等观作欹侧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碎事,可谓‘三反’。 (《东坡续集》卷四《跋鲁直为王晋卿小书尔雅》)。
三、点不挑起,一代奇书:
黄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写三点水偏旁时,最下一点多不作挑起如《范滂传》中的“范”、“滂”、“汝”等字,《诸上座帖后记》中的“净”字,《松风阁诗》中的“涛”、“洗”、“洒”、。潺,、“沈”等字,特别如行书《经伏波神祠诗卷》,全篇有十七个三点水偏旁的字,除“泽”、“得”二字外,其他十五个字的最下一点全不作挑起。宋代袁文评黄庭坚的书法时说:“字之从水者,篆文作此*字,盖水字也。至隶书不作*字,乃更为三点,亦是水字,然三点之中,最下一点挑起,本无义,乃字之体耳;若不挑起,则似不美观。本朝独黄太史三点多不作挑起,其体更道丽,信一代奇书也。”(《瓮牖间评》卷四)。
四、撇改为点,蹙写上收:
黄书大多以大撇大捺、长笔四展见功夫,这是黄书的明显特点,但黄书也有时将一些字的笔画故意缩短和上收,其中最突出的如《王纯中墓志铭》、《诗送四十九侄帖》,《松风阁诗》等中的“修”字和“参”字,黄庭坚都将字中的三撇蹙写和上收为三点,这种异乎寻常的处理,使字体结构中的“展”与“蹙”形成对比,长笔短画,多姿多态,使这些字的笔画多变化和不重复。这是黄书的又一特点。
五、动静结合,和谐统一:
黄庭坚对一些下面带有四点的字,写时都将笔画连续,成一道波浪形,如《黄州寒食诗卷跋》中的“兼”字,《花气诗帖》中的“薰”字,《经伏波神祠诗卷》中的“马”字,《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王纯中墓志铭》中的“无”字等。这样处理,使字的上半部较为端正、平稳,表现为“静”,而下面的四点写作波浪形,连续一笔而成,则显得潇洒飘逸,表现为“动”,这样便使字体结构动静结合,和谐统一。
六、不泥古法,得笔外意:
黄庭坚的草书如龙飞风舞,超轶绝尘,为世人所称赞。他虽师承张旭、怀素,但他不泥古法,力求创新。金代诗人施宜生称赞黄庭坚的草书时说:“行行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中州集》卷二“跋山谷草书”)赵秉文在《题涪翁草书文选书后》说:“涪翁参黄龙禅,有倒用如来印手段,故其书得笔外意,如庄周之谈大方,不可端倪。”黄庭坚草书的有些字形虽与张旭、怀素所写的字有些相似,但他善于用笔,深得此中三昧,所以黄书的线条千姿万态,变化多端。旭、素的许多笔画虽也豪逸放肆,但多是一笔简单而过,而黄书则一波三折,或箨龙坼石,或轻梢遏云,妙兼数体,圆转卓绝。我个人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黄庭坚的草书已超过张旭和怀素。另外,苏东坡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从生活阅历、文章学问等方面来说,黄庭坚远比旭、素丰富和渊博。
黄庭坚的评价怎样
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不仅创造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书法,更重要的是能对后代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起引导推动作用。黄庭坚在这两方而的贡献,都很突出。
“唐中叶以后,书道下衰”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废除了席地作书习惯所带来的缺点。黄庭坚就针对这个实际,在执笔方法上,正确地提出了“高执笔,令腕随己左右”来补救。随着米芾继之。经过后来书家在共同的实践巾,证明并公认了悬腕作书,是学好书法的必要途径。
除此之外,对具体作书方而,他又提供了重要心得。说“古人作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他用笔的心得是,充分掌握各种毛笔的不同性能,极力操纵,因势利导。使“锋在笔中,意在笔前”,“心能转腕,手能转笔。”指出用笔“要知擒纵,要字中有笔。”深得捉笔回腕,法度甚严”、“于左右之体、点画之间,既能精神不病,要且遒劲两全”。所以他妙能不择笔。他在被贬谪期间,物质条件很坏,用三钱买鸡毛笔,还是写字。说“鸡毛笔亦堪作字”“盖能书者,有时亦乘兴不择佳笔墨也。”黄庭坚用鸡毛笔写的字,我们虽然无法辨出。但流传著名的《松风阁诗》后有南宋向立跋云.“此松风阁诗,乃晚年所作。笔墨虽不相副……然书法具存.章章乎羲献父子之问。”我们在这件墨迹中,可以看出他高悬肘腕,用提按和笔管向八而起倒,随势操纵的方法。制服了倔强难驯的劣笔,写出了不朽的名迹。
黄庭坚的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
3.历史上黄庭坚是谁
4.励志名人故事
上一篇: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下一篇:蔡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