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文化名人老子的谥号是什么

伟文分享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那么你知道这位名人的谥号是什么吗?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

  答:太上玄元皇帝

  人物信息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经典名言

  1)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 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3)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5)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6)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8)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9)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0)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1)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2)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3)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主要著作

  《辞海》(1989年版)1391页记载:“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图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猜你喜欢:

1.道德经内容观点介绍和简介

2.经典的老子故事

3.出自老子的成语大全

4.老子的中国画图片

5.老子的中国画图片大全精选

6.关于老子的资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