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孔子周遊列国的基本介绍

伟文分享

  孔子是中国春秋后期社会上的最博学的人之一,相信大家都对这位伟大的人物都十分熟悉吧!那么你是否了解过孔子周游列国的事迹呢?如果你想了解,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了!

  周遊列国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郑国的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孔子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卫国。

  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孔子离开卫国回到鲁国。

  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吴国使人聘鲁国,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鲁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由鲁国来到卫国。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卫国西行。经过曹国,曹伯阳没有接见孔子。在曹国稍作停留,到达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59岁的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国、宋国、郑国至陈国,陈国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六十岁,称自己这时候,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自己颓丧的样子如同丧家之犬。

  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年),孔子离开陈国,来到了蔡国。

  鲁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孔子从蔡国来到叶国。叶国君主叶公向孔子问政,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在离开叶国返回蔡国的途中,孔子遇到一位隐者。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国人相救。由楚国返回卫国,途中又遇隐者。

  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孔子又回到卫国,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吴国讨伐鲁国,吴国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卫国,孔子的夫人亓官氏去世了。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派师讨伐鲁国,孔子弟子冉求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说是向孔子学来的。68岁的孔子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国。孔子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孔子仍有心从政,但仍是被敬而不用。季康子欲施行田赋,孔子反对。对冉有说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不是君子的行为,应该用他的礼数来判断。施舍的时候,会从重付出。做事的时候,会中庸而行之。死的时候,会对自己薄葬。

  经典语录

  6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假如你能带头走邪道,谁还敢不可邪道呢?)

  6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小人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假如名分不正实际上便讲欠亨,实际上讲欠亨,工作便办不成;……因而,小人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必定要在实际上讲得通,在理论上就必定能行得通。)

  6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克不及专对;虽多,亦奚认为?——摘孔子《论语》

  (固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行止理政事,却办欠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克不及自力地依据详细状况应对自若;如许的人,读的即便再多,又有什么用途呢?)

  6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只需身居上位的人本人行动正直,那么就是不发敕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假如他的行动不正,即便发布敕令,下面的人也不会听从。)

  65、小人和而分歧,小人同而和睦。——摘孔子《论语》

  (小人可以调和阁下但并不盲从赞同,小人则只会盲从赞同而不克不及和别人自相残杀。)

  66、小人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克不及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小人轻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爱好则很难。以不合理的方法讨他爱好,他是不会爱好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运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赢得他的欢心则很轻易。假如以不合理的手腕讨他爱好,他是会爱好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吹毛求疵。)

  67、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久要不忘生平之言,亦可认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

  (在私利面前可以想到道义,碰到危难可以自告奋勇,固然临时生涯在贫穷之中,也没有遗忘生平的诺言,如许就可以说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人了。)

  68、小人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小人以谈吐超越举动为羞耻。)

  故事精选

  1、有一回,鲁国一个简朴吝啬的人,用陶器煮食物并自认为很好,就把它送给了孔子。孔子高兴得像接收太牢祭品一样。子路不以为然。孔子说:“好吟诗歌的人能想到国君,吃到美食的人能想到亲人。我不是注重器物本身啊!”俗语言:雪中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富人帮助你一百元与穷人帮助你一元,尽管数额不同,其爱心是相同的,不可区别高下。这个道理,高高在上者,更应当清楚。

  2、叔孙武叔没有做官的时候受到孔子的弟子颜回的接待,颜回对手下人说:“以宾客之礼接待他。”武叔很喜欢揭示别人的过失并亲自品头论足,颜回说:“您的这种做法肯定会自取其辱,您应该听从我的劝告啊。我听孔子说:‘说别人的缺点,并不能因此而美化自己;说别人行为不正,并不能使自己的行为端正。’因此君子只批评自己的缺点,不攻击别人的缺点。”小人好搬弄是非,讽人之长,隐己之短;君子善于坦白自己的缺点,批评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改正自己,正人先正己,为人处世,不可不知。

  3、鲁国大夫臧文仲曾在家养贵重的动物——玳瑁,孔子批评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孔子还曾把臧文仲说成“窃位者”,意思就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身居高位,却不知提拔有才德的人。孔子批评他:“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柳下惠是孟子眼中的“圣之和者”,怀中搂着女子而没有产生非分的想法和举动,被誉为道德楷模。臧文仲明知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对其提拔重用。一个明智和有度量的管理者,对于身边有才干的人,不应心存嫉妒,要大胆提拔任用,不应当压抑有才干之人。当身边下属都非常强大的时候,管理者本身的能力和修养也会得到提升,这是水涨船高的道理。


猜你喜欢:

1.孔子和孟子的传说故事简短一点

2.学习孔子的心得体会

3.孔子的主要成就

4.春秋孔子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5.后人对孔子的尊称是什么

6.孔子关于政理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