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汉代孔子思想的发展介绍

伟文分享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那么你想知道这位圣人的思想在汉代时期有哪些发展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别错过了下面这篇文章,赶紧过来了解吧!

  汉代的孔子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孔子思想和当时的社会形势不相适应,所以不为统治者所用。 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思想在汉初经过与道家思想的激烈斗争,地位逐渐上升,并在汉武帝时期被立为官学,同时也确立了孔子思想的正统地位。孔子思想对汉代政治结构、法律、道德、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给以后的中国社会奠立了一个基本稳定的文治政府模式。形成了以经学为政治资本的世袭化利益集团。汉律体系之外“春秋决狱”的法律现象也相当普遍,官吏断案以儒家经义贯穿始终并作为最高裁定标准。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增加了执法者在法律实践中的感情因素和随意性,从而破坏了法律的平等客观精神。“汉以孝治天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孝经》经学地位的上升与确立。它被抬高到与五经之首的《春秋》相提并论的地步。儒家经学还渗透到国家的礼乐制度中,一批儒家经学出身的大臣以经学为指导为国家制定各种礼仪制度或根据经学对传统国家礼制做修改。统治者以《春秋》的“微言大义”或是否学过儒家经典作为皇位继承的理由。统治者认为,儒家的五经是正学,应把五经作为教育诸侯王的范本。而把诸子百家之学斥为异端。

  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经典语录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4)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5)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0)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1)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2)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3) 言必信,行必果。

  14)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 礼者,敬人也。

  1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7)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18)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猜你喜欢:

1.关于老子与孔子的故事

2.和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介绍

3.关于孔子与阳子居的故事

4.跟孔子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5.有关孔子有哪些成语故事

6.关于对孔子人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