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对孔子的认识作文两篇

伟文分享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信大家都对这位圣人都有所了解吧!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有关孔子的作品,大家可不要错过了,赶紧过来观赏阅读吧!

  对孔子认识的作文

  【篇一】

  我坐上时空机,穿越时空,来到了春秋时代。

  我从时空机中走了出来,按了一下“缩形“按钮,时空机就马上变小了。我拿起一个望远镜对着四周东张西望,突然我发现一个老师带着几个学生正在讲课,我仔细一看,“呀!是孔子和他的几个学生正在讨论问题。“我非常惊讶地喊了起来。

  我很敬佩孔子也非常想知道孔子以前的生活是怎样的,我刚想要坐上时空机飞往孔子小时候的世界,可又一想:不行,我的时空机的能量只够来回一次,如果我又坐时空机去孔子小时候的世界以后就回不来了。突然,我想到一个好办法,今天刚好子张没有去听课呀!我可以扮成子张的样子去听课,然后再问孔子以前的生活是怎么过的。嗯!就这么定了!于是我扮成子张听孔子讲课。讲完课后,我连忙问孔子:“老师,您能给我讲讲您以前的生活吗?“你想听?“是的,我非常想听。“好吧,你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于是,孔子就认认真真地讲了起来:“我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连吃饭也很困难,更不要说交学费读书了,于是我只能自己学习。经过我十几年的刻苦学习,又去拜访其他有学问的人,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因而人们就称我为教育家了。“听了孔子的话,我忍不住又问:“那您当上教育家后,最想做什么事?“这时孔子捋了捋胡须,笑眯眯地说:“成为教育家后,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让所有的小孩都能上学,学到知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孔子的话音刚落,我的时空机就响了起来,表示我该回去了,我连忙变回原形,按下“放大“按钮,时空机又立即变大,我跑到时空机里,依依不舍地回到了现代世界。

  虽然孔子对我说的话很简短,但让我非常感动。想想自己,家里有那么好的条件,我想学什么,妈妈就让我学什么;我想吃什么,穿什么妈妈就给我买什么,但我却没有能象孔子那样认真学习。而孔子家里那么贫穷,他却经过刻苦学习成为了大教育家。我真应该学习孔子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希望将来我也能成为一个大教育家。

  【篇二】

  2500年前的中国,有一位伟大的圣人——孔子,孔子是一位思想山的巨人,孔子的思想至今仍旧影响着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孔子是一位好学的学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这一句古训感染了其后所有的学者。

  自幼他便不耻下问,每事必问。为了丰富知识,他拜了各行各业的人为师,因此而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他推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态度,主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感受“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教导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后人所传颂。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一改过去的教育方式,先后培养出3000多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教学相长,为后之教育界流传。

  他是一位提倡“仁”的政治家。仁者爱人。“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他一方面要求统治者相互团结,另一方面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当他听说百姓宁愿被虎吃也不愿意被统治者剥削时,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他是一位“贤”的思想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另一项贡献就是整理编订了《尚书》《诗经》《礼仪》《乐经》《周易》,后称五经。他还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成为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言论被弟子编进《论语》,千古传诵。他开创了儒家文化,影响了其后封建社会的发展。

  孔子的智慧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对象,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孔子都将是世界上伟大的存在,高大而让人仰望。

  孔子基本信息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猜你喜欢:

1.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语录

2.对孔子赞美的名言警句

3.对于孔子的评价是怎样的

4.中国教育家孔子个人信息

5.《孔子求教》阅读答案与阅读题目

6.关于老子再授孔丘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