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孔子临终遗言_关于孔子的典故

学康分享

  曾在一次考古发现中得到一个好消息。关于春秋时代的竹简被出土,据相关考证,共有168片。这批竹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子先生的临终遗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孔子临终遗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临终遗言

  曾在一次考古发现中得到一个好消息。关于春秋时代的竹简被出土,据相关考证,共有168片。这批竹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孔子先生的临终遗言。这无疑是我国考古史,古代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关于这一竹简,刚发现时它是被包裹在一做工很有考究的一猪皮囊内,并且它的囊外涂了大概有一寸厚的保护层,与空气隔绝。在其中竹简又被分成21捆(大概每8个一捆),分别装在丝绸质的袋子内。关于它的包装风格很像是现在中秋节的高档月饼盒。这一个消息一流传出去,就受到了广大群众以及考古学家的关注。关于后续的调研工作就用了将近500多名的硕士以及百名的博士生。

  对其竹简所记载的相关内容,这份孔子临终遗言是有一位自称是孔子的后代---孔健所杜撰的。作为一名在中国国内宣扬儒家精神的孔子后人。用这份遗言来增加大众群体对伟大孔子的崇拜和敬重感,包括自己是“孔子正宗嫡系”的身份更加受重视。关于遗言的真伪,实质上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他确实反映了孔子和儒学的真正本质,并且还体现了孔子教学的特点和服务对象。历程2000多年以来,孔子教学的人物一直都是延续这份遗言来做的。关于统治者也都是按照这份要领来统治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

  关于孔子的典故

  在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