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孔子孝道思想的意义_孔子的孝道思想介绍

学康分享

  “孝”在孔子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孝”的道德观念给予了孝注入了新的内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孝道思想的意义

  孔子孝道的现代意义在于孔子孝道有利于培育人们的感恩意识,有利于弘扬家庭美德,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有利于促进良好道德观的形成。首先,感恩,是社会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道德天平, 是道德良性互动的一种润滑剂, 也是社会正义的内在要求。孔子的孝道思想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感恩意识, 使人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历史。以感恩的心创造快乐的人生。其次,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只重视自己的小家,无视对父母的孝敬,甚至有的儿女还虐待老人。有了孝的进入, 家庭成员的关系会进一步拉近, 从小事做起, 真正对父母尽孝。

  孔子孝道思想饱蘸着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富有人文主义情怀。要想达到社会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我们就要弘扬孝道, 孝敬自己的父母, 从而减少社会和企业的负担, 形成健康的循环发展模式。多为社会做贡献也就是为自己做贡献, 近看可以增强综合国力, 从长远看会造福子孙后代。最后,传统伦理型文化是建立在孝文化基础上的, 因为孝文化所处理的是父母子女关系, 是中国道德观念的核心, 并从家庭内部的孝推广到社会上, 达到泛爱众, 最终, 形成了我们民族孝的文化心理性格。我们在心里树立起孝敬父母的观念, 才有可能去孝其他老人。孔子“孝”论力倡家庭和睦、个人安身立命和道德自律的人文关怀,对现代人的家庭建设和个体的心灵精神家园的落定,是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启示和裨益的。

  孔子的孝道思想

  “孝”在孔子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孝”的道德观念给予了孝注入了新的内涵, 在《论语》中有大量记载孔子与弟子谈论和探讨“孝”的内容,其主要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孔子认为养父母之身即用物质赡养父母是尽孝的基本内容, 并认为人人都能够做到, 因而没有将它作为重点加以强调。孔子在我国历史上首先提出了“孝敬”的概念,并对“孝养”与“孝敬”做了区别:前者所关注的只是从物质、经济层面上来奉养、满足父母的需要;后者则增加和凸显了精神、感情层面的内容,要求子女对待父母应怀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敬,强调子女对父母要多加关心,尽可能地保持其健康长寿和精神愉悦,使父母在有生之年得以养体和养志。可见,孔子的“孝”,是从人性角度、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界定的,即做到了物质奉养和精神慰藉的有机结合,并突出精神慰藉的重要性,以此来强调和凸显人与动物的区别。

  其二,无违与谏诤。孔子认为作为子女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尽力事亲,让父母高兴,但他反对盲从性的“愚孝”,从子女与父母双向角度,对“孝”进行了内容上的引申和扩展。“孝敬”父母,作为子女所需努力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听从、顺从父母的意志,维护父母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谏诤也是为了维护家庭总体的利益。子女对父母的错误的正确态度是谏诤, 但要讲究方法方式, 态度要好, 不要伤害亲情。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 要轻微婉转地劝止, 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 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 虽然忧愁, 但不怨恨。

  其三,慎终追远。从“慎终追远”的角度,对“孝”行的动机和必要性进行了崭新的诠释,阐明“神道设教”的重要性,为其孝论奠定了理论和现实的基础。孔子认为孝应该是善始善终的。“孝”除了表现在父母生时, 还表现在死后的对他们的缅怀。孔子反对事鬼,但他讲究祭祀,视祭祀为“孝”的内容并加以倡导孔子主张“孝敬”父母的内容之一。孔子与有神论者的观点不同,他的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曾引起后来的墨子的迷惑和反驳,被指责为“执无鬼而学祭礼,是忧无客而学客礼也,是忧无鱼而鱼罟也”(《墨子•公孟》)。实际上孔子是从“亲情”和有利于教化的角度来阐释包括葬祭之礼在内的“孝”为动机的,这就从普遍和永久的意义上为其“孝”论寻找到了强有利的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