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国学三圣>

项橐考孔子讲的是什么

学康分享

  项橐,春秋莒国人,被称为神童。自小聪明伶俐,常常一语惊人。项橐考孔子的典故出自《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被孔子拜为老师的项橐,以自身的智慧和天赋让后世尊称为圣公。那其中项橐考孔子讲的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项橐考孔子讲的是什么

  项橐考孔子的故事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孔子听闻莒国的人民淳厚善良,学习风气极佳。于是率领一众弟子前行,去感悟当地的文化智慧。经过碑廊地境,映入眼帘的是山清水秀的风景,地势平担五谷丰登,呈现一片祥和安定的景象,这果然是个宝地啊!正当孔子与弟子感慨之际,有一个孩子不躲避他们的马车,站在道路中央一动不动。这个孩子就是项橐。子路呵斥他,他不为所动,孔子出面询问,称他“无知顽童”。项橐看子路无礼和孔子出言不逊的样子,便决心耍弄他们一番。

  于是二者展开了一番激论,孔子的问题项橐都一一回应,但项橐的提问孔子皆哑口无言,一行人都在惊叹项橐的智慧。最后,孔子还拜项橐为师。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虽然孔子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世界那么大也无奇不有。尽管孔子被项橐的问题给为难,但他并没有恼羞成怒,破口大骂,而是极具谦逊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并拜项橐为师。此后,这段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既称赞项橐的智慧,有佩服孔子的勇气大度。学识不分你我,只要是对的,有道理的,都要虚心学习和接受。

  儒家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张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新的领域,形成以“仁”、“礼”为中心的政治主张。

  子政治主张下的“仁”:仁者爱人。仁者的爱,是大爱,包含一切的美德。爱自己、爱他人、爱国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平友善,大家相亲相爱,互帮互助。“仁”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在享受到别人关爱帮助的同时,也要学会对身边的人进行回馈。最重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施仁的同时不能把自己不想要的、不好的事物或思想强加于人。

  孔子政治主张下的“礼”:克己复礼。懂得克制自己的行为,在礼的范围内做规范的事,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识、有内涵的人。孔子的礼是多方面的,有对个人的礼,有对君臣的礼,又有对国家的礼。万变不离宗,礼先源自于对自身的要求及约束,只有约束小我才能进一步约束大我。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拯救和恢复西周的“礼”一直是他的梦想和追求。他主张“以礼治国”,以礼治人,以礼服人,反对“法治”,反对严苛的政治制度和各类刑法,他相信道德的力量比刑法更有说服力,更能使人民信服。德治的政治思想一直是孔子所推崇的。

  孔子的政治思想的主要体现,现存录于《论语》中。想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可以到《论语》中去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