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孔子
孔子的一生充满传奇,但对于他的评价却极高,你眼中的孔子是否和我一样?下面由学习啦小编描述我心目中的孔子,希望你喜欢。
我看孔子
其一,孔子一生命运坎坷,三岁时丧父,二十四岁时母亲过世,晚年丧子孔鲤,并且,就连自己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等也是在孔子之前过世。不仅年纪便失去了双亲,并在晚年还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剧痛。其不幸程度简直让我们现代人不禁扼腕嗟叹!
其二,孔子的仕途短暂但辉煌。从他五十岁开始做官到他结束仕途不过六年光景。但在此期间他做过中都宰,政绩斐然,最终走向仕途的巅峰——代国相(这在当时世袭制的社会条件下可以说是庶民做官的极点了),但尽管如此,终究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在孔子政治抱负蓝图还没有来得及打开就匆匆收场了。这里有当时鲁国国内和国际方面的复杂原因所决定,孔子的政治理想,最终也只能是个理想,当时正值春秋中后期,各国都在为争霸和兼并战争做着预演和准备,当时的各国更期望一种速见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所以当时最受推崇的不是以人性教育为核心,并需要很长时间来“沉淀”的儒家学说,而更乐于选择和推崇法家,兵家学说的重要原因。这也正是,孔子后半生游走各国,但无一国正真实践其政治学说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不是不被当时统治者所认可,而是当时各国国际国内条件没有适合儒家学说生根发芽的“土壤”所致。
其三,孔子有着坚定且热烈的好学精神的。孔子本人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以只能从其他人对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和描述来对他加以认知和想象了。《论语》正是这样一部,其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是我们现代人了解孔子的最重要的文献。在《论语---学而篇》中,第一句便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学习对于孔子的地位。另外,孔子一生中不仅曾多次求教育当时名士,他自少年之时起,就开始求教于各方面的专家,最后集其大成,成为闻名乡里的博学之士。
其四,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一条核心主线贯穿其始终,正如孔子自己说的“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以贯之的核心元素便是“仁”。“仁”者,爱人也。用今天的话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孔子的“因材施教”也是从这一思想发展而来的。
其五,孔子的思想一方面注重“守恒”,另一方面强调“变通”,并且,变通是孔子思想“活”的源泉。也就是“仁”与“智”的统一。其后世将其总结为:持经达权(或称持经达变)。在电影《孔子》中注重周礼的孔子,救了陪葬小奴漆思弓,并建议鲁国国君取消活人祭祀的“周礼旧规”。这不仅是,孔子“仁”的思想的最好表达,而且是孔子思想中“活”的灵魂。
人物形象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百世师表"之称。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