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三皇五帝>

关于五帝大禹的故事介绍

学康分享

  大禹是夏王朝的开国之主,大禹开创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三皇五帝五帝之一。那么关于大禹的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关于五帝大禹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禹的故事:涂山之会

  相关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的《左传·哀公七年》云:“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除此之外,汉代的《后汉书》也有相关文字说:“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是以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

  涂山在现在的安徽省怀远县境内,传说大禹在继承舜的帝位后,继续南征北讨,并征服了地处南方的三苗部落,大大地扩张了国家的疆土。此时,大禹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建立自己天下共主的权威,就在涂山这个地方召集天下部落、诸侯,共同会盟,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这就是涂山之会。

  涂山之会大禹带领诸侯举行祭天之礼,礼毕后,大禹向诸侯检讨自己的不足,说自己“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希望大家能指正我的过失,让我改正。我胼手胝足,疏水治土,虽略有苦劳,但不敢以攻自居。”

  先帝虞舜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自大的地方,请大家直接指出,否则就是我的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

  大禹的这番讲话折服了对他不太服气的诸侯,大家都对大禹表示恭服,共同约誓推举大禹为天下的霸主。各方诸侯向大禹定期进贡金银玉帛等物,而大禹将有义务保护诸侯国不受外敌的侵犯。

  大禹的故事:禹铸九鼎

  大禹确立了自己天下共主的霸权后,各方诸侯纷纷来朝,年年进贡金银玉帛等物。国家日益富庶,物产丰盛。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天下九州进贡的金属之物年年在增加却没有消耗,堆积如山却没有用处。大臣施黯向大禹禀告了这个问题,并请示如何解决。

  大禹想到了自己祖先的故事,华夏之祖黄帝击败蚩尤,封禅泰山,功成而铸鼎镇压国运的传说。于是大禹决定效仿黄帝,铸造九鼎。

  大禹命令将天下九州进贡之金铜都分出来,一州之金铸一州之鼎。并将其州内的山川形势、神话传说、珍奇异兽等都刻画在对应的鼎上面。

  九鼎铸成之后分别为:豫州鼎、扬州鼎、青州鼎、冀州鼎、徐州鼎、荆州鼎、梁州鼎、兖州鼎、雍州鼎。分别象征着天下九州。最重要的大鼎为豫州鼎,豫州是当时大禹都城所在,政权的中心,所以豫州鼎为中央大鼎。

  九鼎都被放置在夏王朝都城阳城,象征着大禹统治天下九州,是天下九州之主。此后九鼎就成为了天命的象征,得九鼎就是得天命。是王朝更替必须取得的“天命”信物。

  此后,夏王朝被商汤所灭,九鼎就被转移到了商王朝的都城毫邑。西周武王立国后,九鼎再次被迁移到镐京。直到秦朝灭亡之后,九鼎因战乱丢失,至此之后不再有记载。

  大禹得帝舜之位,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大大地发展了国家的疆域,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霸位,大禹做了两件事:约天下诸侯会盟于涂山,祭告于天,确立自己的“天子”之位;铸造九州之鼎置于夏都,作为王权至高无上的天命象征。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

  那时候的我们或是在爸妈那里,也有可能是小伙伴的不完整叙述中,或多或少都听过大禹这个人,最不济在开始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也有讲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吧!

  那个一心为民,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学习。相传大禹的父亲是鲧,尧在位时任用他来治水,但是他采取的是最传统的方法——“堵”,历时九年都没有解决水患,然后被尧在羽山斩杀了。但是杀了鲧并不能解决水患啊,还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然百姓是无法生存的。所以舜即位后,启用了大禹来治水。

  大禹在治水的时候,总结了自己的父亲失败的经验,认为光靠“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他决定采用“疏”的方法。不得不说大禹是聪明的,通过他的方法,水患减少了很多,他曾将东海的水引人蛮荒之地,开山导流,将荒地变为良田,造福了一方的百姓。他在结婚四天后就又将精力投入到了治水中去,这一走就是十三年。据记载,在他离家的十三年间,他曾经有三次路过自己的家,但是因为公事繁忙而一步也没有踏入过,就连自己的儿子出生也没有顾得上看一眼。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故事会被人们世代相传的原因。

  大禹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这么久,不仅仅是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治水的方法,更是因为他一心为民的心意。

猜你喜欢:

1.尧舜禹的传说故事

2.大禹的经典典故

3.蚩尤与炎帝的关系

4.帝喾之子契简介

5.古代传说中有三大媚妖

6.禅让的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