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唐朝皇帝李忱是怎么死的

学康分享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生于公元810年,他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那么唐宣宗李忱是怎么死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唐宣宗李忱是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宣宗李忱是怎么死的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宣宗“疽发于背”,也就是说,是死于滥用春药,最终一命呜呼,享年50岁。

  事实上,和很多唐朝皇帝一样,唐宣宗也是个很荒淫的皇帝,他也效仿前面几个皇帝,一生不立后,然后在后宫肆意追求“性福”。

  唐宣宗有12个儿子,11个女儿,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都不知道其生母到底是谁!可以想象宣宗的私生活确实很乱。当时宣宗的后宫有成千上万的美女,为了更好的享受,宣宗服用了御医调制的秘药,也就是春药。而且根本没有节制,以至于到年老的时候他还是乐此不疲,天天寻乐,所以他也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春药皇帝”。

  就因为大肆服用春药,宣宗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以至于8个月都不能上朝。这个时候他意识到了,就召来了道士问话,而道士给宣宗的建议就是“结束声色之欢”。起初他没有在意,可后来确实病入膏肓了,宣宗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宣布了“放宫人”。但这个时候为时已晚了,宣宗就这样因为滥用春药驾鹤西去,年仅50岁。

  这位被后人称作为“小太宗”的皇帝确实给唐朝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是他们李唐家族好几个皇帝都死于服药,只是前面几个服用长生药,他服用的春药罢了。

  李忱生平简介

  李忱,原名李怡,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唐穆宗李恒的异母弟弟,唐朝第十八位皇帝。

  公元810年,李忱出生于大明宫,其母郑氏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后入宫成为郭太后的侍儿,得到唐宪宗李纯的临幸才剩下李忱。李忱论辈分是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的皇叔,但其实他的年龄却比李湛、李昂要小一岁。李忱与公元821年被封为光王,公元845年,李炎病重,宦官为了找个好控制的继承人而选择了时年三十七岁的李炎。公元846年,李炎继位,是为唐宣宗。

  李忱在位期间勤于政事,重新整顿了官吏,且对皇亲与宦官的势力做了一定的限制,动荡了许多年的唐王朝终于在他的手上又重新安定下来。且李忱励精图治,体恤百姓,减轻了赋税,对内注重选贤与能,对外收复了安史之乱以后被吐蕃占领的土地,使唐朝的国势逐渐恢复,百姓生活也逐渐富裕,天下呈现出了小康的局面,史称“大中之治”。

  公元859年,李忱因为服用了仙丹妙药而中毒,病入膏肓,没多久就去世了,死后被葬在贞陵,群臣为其上庙号宣宗,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

  瀑布李忱

  瀑布是由唐代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李忱和唐代香严闲禅师两个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经典的托物言志的诗词,他所描绘的是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整首诗句都富有激情,读起来令人激奋。

  这首诗是李忱和香严闲禅师同行,禅师说他吟诵了一首瀑布诗,但他只说出来前两句,后两句接不上,于是李忱就接了后两句,使这首成为了千古名诗。这首诗的首句是写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中,有众多的细流汇聚成了大山泉,在经历了千山万壑住,终于到达了山崖前,一落千丈,形成了壮观的瀑布。第二句就着重表现了瀑布气象的高远,蕴含着慧眼识英雄的意味。第三句则是写到了溪涧,当小溪在岩壑中奔流,受到重重的阻碍,似乎想要让它留步,但它似乎并不满足于现状,于是不断的向前,最后本向了大海。第四句比起前一句就更加的有气势,前后呼应。因此瀑布的性格就这样得到了完成。

  这首诗句所隐含的哲理是:艰难曲折的道路和生活能后磨练一个人的品质和意志,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只有具有高远志向的人,才不会满足于现状,陶醉于自己已有的成绩,一定会继续努力,决心要干出一番大成就,才得到满足。这首句足以能勉励人们:要弃燕雀之小志,而效鸿鹄以高翔。这也是李忱和香严闲禅师做这首诗的成功所在。

猜你感兴趣

1.唐朝皇帝唐懿宗李漼的一生

2.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3.唐朝皇帝有哪些

4.唐朝李怡简介

5.唐朝第十七位皇帝李漼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