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为什么说赵光义是篡位的

学康分享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在历史上做出过突出功绩的皇帝。那为什么说赵光义是篡位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为什么说赵光义是篡位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赵光义是篡位吗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的位置一般是由上一位皇帝传给自己的子嗣的,而且这个子嗣一般的要求的是嫡长子,这就是著名的“嫡长子继承制“。千百年这个规矩几乎很少被打破过。不过凡事总会有例外,比如说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其实说是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并不准确,因为赵匡胤在死前并没有立下过什么遗诏要把皇位传给他,而赵匡胤的死本身就是历史上一个千古之谜。赵匡胤的死亡要追溯到个公元976年10月19日,这天夜里,赵匡胤把赵光义叫到了皇宫中一起喝酒。或许两人喝得太过尽兴了,当晚赵光义就留在了宫中。于是蹊跷的事情发生了,隔日的清晨,赵匡胤毫无预兆地暴死,终年五十岁。在古代,能够活到五十岁已经算是比较长寿了,但是按照赵匡胤强健的身体来说,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此前他也没有生过什么大病,突然之间就猝死了实在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此人们据此推测赵光义为了篡位而杀死了自己的兄长。

  在赵匡胤死后,继位的是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而他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理性,提出了著名的“金匮之盟”一说,主要内容是赵匡胤曾经许诺过自己的母亲杜太后,在他死后将皇位传给赵光义,还命令宰相赵普写成了遗书,并藏在金匮之中。不过这份遗书一直没有被找到。

  综合来看,赵光义确实是有弑兄篡位的可能,但是在没有决定性的证据之前,我们并不能把这件事当成事实来看待。

  宋太宗赵光义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原名其实叫赵匡义,但是为了避宋太祖的名讳,才改名成赵光义。赵光义出生于公元939年,字延宜。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赵光义即位,即位后便改名为赵炅。

  赵光义从小就聪颖不凡,小时候与同龄小孩子玩游戏,那些小孩子都畏服于他。公元960年,赵光义也参加了陈桥驿兵变,当时与众人一起拥立哥哥赵匡胤为帝。赵匡胤登基后,就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候,征讨李重进后,又被封为大内都部署等。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被封为晋王,位列宰相之上。

  赵光义登基为帝后,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赵光义对宋太祖的子女非常好,连宋太祖的旧部也都一一加官进爵,甚至那些宋太祖想要处罚的人他都将他们赦免了。但是赵光义还是很注重自己亲信的培养的。他慢慢的将自己的亲信一点点的送入朝堂担任要职,替换宋太祖时期的大臣。

  赵光义自己的位子坐稳了之后,就开始统一天下。公元979年,赵光义北上亲征,击退了辽国援兵,将北汉政权彻底消灭,结束了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赵光义见这一战成绩如此出色,想要趁机北伐。初期效果不错,收复了益州和涿州,于是下令攻打燕京。

  谁知这一战不仅大败,赵光义还身中了一箭。在公元997年,赵光义逝世的时候,这个箭伤还没有完全恢复。

  赵光义怎么死的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在历史上做出过突出功绩的皇帝。他继承了他的二哥宋太祖的遗志,积极拓展疆土,曾经逼迫吴越王钱俶割让了漳、泉二州,之后又御驾亲征消灭了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基本统一了整个南方。此外,在处理朝政上,他进一步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并延续了宋太祖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北宋经济发展很快,社会稳定和谐。而关于他的结局,也有一段令人感到哀叹的故事

  说起赵光义的死亡,就要说道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次作战——高梁河之战了。这是在太平兴国四年即979年,宋军为了夺回幽州即现今的北京而在高梁河即现在的北京西直门外和辽军展开的一次激战。赵光义对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怀着极大的热情和信念,不仅因为燕云十六州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夺回这块地区可以大大加强北宋对于辽国的防御。也是因为这是在五代时期后晋政权的建立者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原本是就是属于他们的东西。于是赵光义没有经过策划和准备就攻打辽国,意图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夺回幽州。当时辽国的皇帝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的消息之后,立即派遣精锐军队增援。在辽军的反击下,宋军三面受敌,全线溃败,一共死了差不多万余人,赵光义虽然侥幸逃脱,但是大腿上却中了二箭。此后便留下了病患,几乎每年要复发。

  在996年秋天的时候,箭伤又一次复发,赵光义知道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于是便在交待完后事之后,于997年3月病逝,享年五十八岁。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叹惜:如果他能在发动战争之前做精心的准备和谋划,或许事情就会有所改变了。

猜你感兴趣

1.宋太宗赵光义弑兄篡位

2.赵光义的儿子是谁

3.中国历史趣味小故事

4.赵匡胤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