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末代皇帝孙皓生平简介

学康分享

  孙皓,三国时代吴国人,身份尊贵无比,乃是吴国的第四代君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孙皓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孙皓生平简介

  孙皓,字元宗,《册府元龟》中则说他字元景,也有说他名彭祖,字皓宗的,孙皓是吴大帝孙权的孙子,父亲是南阳王孙和。

  孙皓之父孙和原为太子,但遭到全公主孙鲁班等人的陷害而被废为南阳王,迁居长沙。孙权死后,其幼子孙亮继位,孙和的妃子张氏的舅舅诸葛恪执掌朝政,后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和也被孙峻流放并赐死。后孙亮被孙綝废黜,孙休登基为帝,将孙皓封为乌程侯,迁居乌程。

  公元264年,孙休去世,彼时蜀汉刚灭,交阯又发生了叛乱,孙休的儿子都还年幼,不足以担当大任,于是朝臣们商议迎立一个较为年长的君主,在万彧、濮阳兴、张布的推荐下,孙皓被拥立为帝。

  孙皓即位后,将父亲孙和追谥为“文皇帝”,尊母亲何氏为皇太后。在位初期,孙皓下令要抚恤百姓,并开仓赈济贫民,减少宫女,还放生了宫中多余的奇珍异兽,博得了一片好评。但是很快,孙皓就变得残暴无比,贪图酒色,还杀了拥立自己的濮阳兴和张布,将都城迁到了武昌,大兴土木。因为孙皓的荒淫,吴国的国库很快被掏空,又因他滥杀无辜,其在位后期已经民心尽失,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

  公元265年,魏国曹奂禅位,司马炎登基为帝,建立了西晋。公元268年,孙皓向西晋发起进攻,最终以失败告终,次年,孙皓派人剿灭了交阯叛军,并再次北征。在取得一些成绩后,孙皓开始自傲,穷兵黩武,更加残暴。终于公元280年,江东的防线被瓦解,孙皓便效仿刘禅投降晋军,东吴至此灭亡。

  吴国灭亡后,孙皓被送到了洛阳,晋武帝司马炎将他封为归命侯。公元284年,孙皓四十二岁,在洛阳病逝。

  孙皓由明君变成了疯子

  孙皓从其叔父手中接过君主之位时,正值刚行完弱冠之礼,长大成人之际,年龄为二十二岁。一个人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变化,性格是会有一定变化的,接下来就分别来看看各个年龄层次的主要性格体现,希望从中找寻到一定的规律,可以归纳出孙皓性情大变之原因。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学习期、创业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时期。那么这四个时期的年龄划分,可以以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进行划分。也就是说第一个时期,学习期是一个人的弱冠之年前,那时候主要以学习为主,心无旁骛。第二个时期,创业期是一个人的而立之年来衡量的,而立之年以前,正值是抱负施展之时,初生牛犊,不怕吃苦不怕劳累,只希望完成给自己设定下的目标。而立之年后,人就会变得懒散堕落,贪图享乐。当一个人到了不惑之年,那么也就将所有看淡了看开了,心中的执念也就慢慢消散了。

  孙皓的性格转变正好是介于而立之年这样的一个时间段,三十岁前的孙皓希望达成自己的抱负,治理好吴国,所以他努力的去成为一个好的君主,仁爱、明智、赏罚分明,处处都彰显出一个明君的行为作风。

  但当孙皓过了而立之年后,便开始觉得治国不过如此,没有新奇感开始觉得枯燥无味,便希望猎奇享乐,性格开始变得暴虐,冷血,无情,残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孙皓性格发生巨大转变,从而使得吴国提前亡了国。

  孙皓为何对司马炎口出狂言

  孙皓,吴国在他的手上被灭了国,但是当孙皓面对晋国皇帝司马炎时,居然还敢口出狂言,声称自己在吴国也同样设了一个位置给司马炎,等待着有朝一日,当吴国灭了晋国,便将那个位置赐予司马炎。孙皓凭借什么资本敢于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呢?

  从正史中纵观孙皓的性格,可以说对他既感到可恨,但同时又何尝不为他感到可叹呢!

  本来是一个好好的有为青年,励志君主,奈何却沦为贼人,不务正业,不求上进。从贤明之主君顷刻之间变为地狱使者,两者的差别之大,真是让人无所适从。

  假设孙皓从未转变过,他一直能够施行良政,任用贤臣,宽待百姓,那么吴国也未尝一定会输于晋国,两者相争,鹿死谁手不到最后一刻又何尝能够得知呢。

  但,孙皓就输在他的转变上,输在他的懒散和沉迷上,他将社稷做了他的赌注,最后输的一败涂地,倒是到了真正认输的那一刻,他反而豁然了,他奉劝贤臣们不需要为吴国做最后的亡命之搏,如果晋国有能力还是归顺于晋国吧。

  孙皓对司马炎的那些不恭的话语并不能显现出他不怕死,有骨节有节操的君主气节。相反地,只是因为孙皓后期已经残暴惯了,如果看人不顺眼便挖掉此人的眼睛,这些酷刑对于孙皓来说就像是小儿过家家酒般的稀松平常,所以当晋帝司马炎说出那些讥讽孙皓的话时,孙皓下意识的就是反驳,因为这已经是他的一种潜意识反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