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战国医学家扁鹊的一生

学康分享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扁鹊,本名缓,姓姬,渤海郡人。那么扁鹊的一生是怎样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扁鹊的生平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扁鹊的生平介绍

  扁鹊,名缓,秦氏,姬姓,字越人,渤海郡郑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因医术高明,故又被称为扁鹊,扁鹊为上古神话中皇帝时期的神医。

  扁鹊青年时期曾经当过贵族的客馆管理,后结交了当时著名的神医长桑君,并拜其为师,尽得真传,开始了他行医的生涯。扁鹊天性聪慧,善于汲取经验,逐渐掌握多种治疗方法,医术变得精湛,至炉火纯青的程度。后扁鹊开始巡诊列国,在赵国时因当地妇女很受重视,于是选择做带下医,也就是妇科医生;在周都洛阳时因老人颇受敬重,于是做“耳目痹医”,也就是五官科、疯科的医生;而在咸阳小儿很受爱护,他又做了“小儿医”。经过数十年的列国周游,济世救人,扁鹊成为了各科都非常擅长的“全科医生”,名扬天下

  后秦武王在举鼎的比赛中伤了腰部,疼痛无比,太医李醯开药与他,吃了也不见好,后经人提点召见了扁鹊,扁鹊尽快医好了武王。秦武王大喜,想将扁鹊封为太医令。李醯担心扁鹊的到来会使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于是在武王面前称扁鹊“草莽游医”,并极力阻挠武王重用扁鹊的想法,但无济于事。后李醯派人刺杀扁鹊,幸亏扁鹊弟子及时发觉离开了秦国,但在半路上还是没能躲过李醯的劫杀。

  扁鹊见秦武王的故事

  扁鹊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神医,他原本姓姬,秦氏,名缓,子越人,因为他的医术在当时可谓冠绝天下,于是人们就用上古黄帝时的神医“扁鹊”来称呼他。他是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的奠定者,著有医学典籍《难经》。扁鹊曾经给当时的很多位君王看过病,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的典故,比如说他见秦武王时发生的故事。

  有一天,扁鹊去拜访秦武王,武王就让他看看自己的身体到底生了什么病,并请他给自己进行治疗。但是身边的大臣们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说武王的病是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扁鹊虽然医术高超,但是未必就能治好武王的病,弄不好还可能导致耳朵听不清,眼睛也看不清楚。武王把这话传达给扁鹊之后,他大为不满,还把给武王治病的石针扔到了一边,他接着说道:“君王先是和懂医术的人商量怎么治病,又和对医术一窍不通的人一起讨论,干扰了我治疗,如果您像这样治理秦国的政事,很有可能会把秦国带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这个典故给我们的启发在于: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应该按照科学的规律行事,听取在某一方面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随便问一个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一无所知的人,这样不仅做不好事情,反而可能会使我们处事不当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这个典故中,扁鹊作为一名医者,在处事方面所体现的智慧和见识让我们不禁对他另眼相看。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出生于公元前407年,是春秋时期家喻户晓的神医。扁鹊的本名为缓,姓姬,只是因为他的医术实在是太高超了,于是当时的百姓就将上古时期神医的姓名来称呼他,以示世人对他的尊重,扁鹊后来所做的一切也很对得起这个称呼。

  公元前357年,已经出师的扁鹊被蔡桓公召见。当扁鹊看到蔡桓公后,停顿了一下对蔡桓公说:“我仔细观察了您的皮肤,您的皮肤可能有点小问题,需要及时的医治。”但蔡桓公并不相信扁鹊所说的。无奈之下,扁鹊只得放弃帮蔡桓公治疗。等过了十几日,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扁鹊又跟蔡桓公碰到了,扁鹊又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肤之中,需要及时的医治啊。”但蔡桓公还是不相信扁鹊说的话,继续不理睬他。时间匆匆而过,十天之后,扁鹊又见到了蔡桓公,他对蔡桓公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在肠胃之中了,再不治疗就来不及了。”这一次,蔡桓公还是不理睬他。等到扁鹊再次见到蔡桓公时,他一看蔡桓公转头就跑了,蔡桓公感到很奇怪,就派人去问他为什么。

  扁鹊告诉他们说:“我第一次时发现蔡桓公的病在皮肤里,只需要喝碗药就可以了;第二次时,病已经深入到了肌肤里,需要用针灸来治疗;第三次时,病已经转移到了肠胃之中,需要加大治疗的力度,但也能治愈;但这一次,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这已经不是我能治疗的了。”说完这番话后,扁鹊就离开了这个国家。果真在不久之后,蔡桓公就病发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猜你喜欢:

1.神医扁鹊的生平事迹简介

2.扁鹊换心的故事

3.扁鹊的医学成就有哪些

4.心态的励志故事及感悟

5.魏文王问扁鹊的典故故事介绍

6.阿基米德的科学成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