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章惇是一个怎样的宰相

学康分享

  章惇,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北宋历史上唯一独相的宰相。那么章惇是一个怎样的宰相?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章惇是一个怎样的宰相,希望对你有帮助!

  章惇是一个怎样的宰相

  章惇生于公元1035年的蒲城,字子厚,是北宋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同时他的书法也多为后人所传颂。章惇为人耿直,刚正不阿,并且狂傲不羁,对于权贵从不屈从赴会,甚至是直言相向。在章惇的眼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丝毫辩解的余地。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章惇进士及第,但是在发榜之际看见侄子章衡名在自己的前面高中状元。心高气傲的章惇耻于在其下,所以公然不接受皇命,丢下官位回家去了。嘉祐四年,章惇才再一次参加考试,名列第五名。虽然章惇在科举考试上能力不是拔尖的,但是这足以证明他高傲的性子。

  章惇积极进取,不甘于安享现状,对于朝廷的弊端是无情的揭露。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章惇成为时任宰相的王安石的左右手,坚定不移地推行变法。因为王安石等人主张的变法直接损害了以司马光、皇亲贵族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所以变法总是受阻。在王安石罢相之后,章惇就成了主持变法的主力。

  就是因为章惇主持变法,损害保守派的利益,在加上他为人的直性子,说话不恭,导致奸臣当道的朝廷处处刁难他。但是这不能抹去章惇的政治才能,他为相期间所主持的新法修正了朝廷的诸多弊端,百姓从中得取了诸多利益。而且章惇还积极开拓疆土,使得西夏臣服于北宋,吐蕃全部归顺朝廷。所以章惇对于北宋是功不可没的,怎奈被小人污蔑成奸臣,不过时间最终证明了章惇的历史功绩。

  章惇书绝壁的故事

  北宋年间的章惇,性格豪放耿直,要说他狂放不羁也不为过。如此性子的章惇同大才子苏轼颇为交好,二人时常游山玩水。在苏轼担任凤翔府节度判官,章惇担任商州令期间,都曾一起做过主考官。主持考试的刘元父与二人朝夕相处,从二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的出来,章惇、苏轼二人都是宋朝无人能出其右的人才啊,故而十分佩服敬仰他们二人。

  应该是监考公务结束了,闲着没事章惇、苏轼兄弟二人也就开始游玩起南山了。传说南山的寺庙里有可怕的怪物作祟,百姓们都不敢进出。章惇二人不信邪,怡然自得地在里面住了起来,这就是心高胆也大。

  不久,二人游玩之仙游潭,仙游潭有个万仞之深的绝壁,站在边上人都仿佛要丢了几个魂。潭边的岸道颇为狭窄,有一个木质长桥横架在中间,行人走在上面是战战兢兢,只要眼镜朝下一瞥,腿都发软了,动弹不得了。写词豪放不羁的苏轼被章惇推着过潭,苏轼不肯。于是章惇用绳索缠绕在树上,然后移步过岸,万仞绝壁之上神情泰然自若,用手上所提大笔沾上漆墨水,在绝壁上肆意挥洒起来。章惇右手不时上下挥舞,下身双脚也跟着缓缓移动,顷刻过后,石壁上便跃然出现“章惇、苏轼来游”六个打字,远观过去,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一股雄劲的气势,笔画在回转之中彰显着书写着的狂傲之气。

  苏轼感慨地拍了拍章惇的背,说他这么能拼命,杀人都不成问题啊。于是万仞绝壁上传来这两兄弟的哈哈大笑。

  章惇的书法

  章惇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是充满了坎坷和误解的。章惇曾力挺王安石的改革,虽然遭到打压,但是哲宗继位后担任宰相一职,在借鉴旧的同时又恢复了新法。而且章惇凭借着自己精明的能力和果敢决断的胆识,成功地受降吐蕃,远征西辽。然而章惇的才华能力不仅如此,除了政治上的成就,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常人不可企及的。说章惇和苏轼在书法上的造就齐名,并不是胡言。

  章惇为人豪爽直率,说话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所以他对自己的书法造诣也是相当自负而直言不讳的。章惇曾说自己是“墨禅”,就是说他已经参悟了书法中的玄妙意味。虽然有些自夸的嫌疑,但是其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黄伯思曾经盛情赞誉过章惇的书法,虽然精巧上稍不及盛唐气象,但是在气势上已经远迈诸遂良和薛稷等人了。到了老年之际,章惇的书法更是有了书圣之意。

  不过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章惇的书法作品能够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唯有《草堂寺题记》和《会稽尊侯帖》两份不过五十余字,但是仅凭这些还是能够彰显出章惇书法造诣上之深。尤其是《会稽尊侯帖》,除了历史事件研究价值外,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会稽尊侯帖》可以清晰地展现出章惇老年时期书法上遒劲的用笔,老练的文笔,气势上的雄盛。在尚法的唐代过去后,章惇同苏轼一样是开先河之人,为送人打开了书法尚意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