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刘禅真是弱智吗_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

学康分享

  乐不思蜀是关于刘婵的一个典故,扶不起的阿斗也是关于刘婵的,那刘禅真是弱智吗?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刘禅真是弱智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禅真是弱智吗

  世人都认为刘禅是个无能的人是个弱智,乐不思蜀是多么的懦弱。其实很多人认为刘禅非常聪明能干的皇帝。三国志中有写到说,诸葛亮曾对射援称赞刘禅的智慧,射援又把这件事情完完整整的告诉刘备,刘备应该感到高兴,并给予奖励。诸葛亮是何等骄傲的人,所以绝对不会阿谀奉承,由此可见刘禅绝对是一个聪明人。

  在被成王败寇的思想熏陶后,人们似乎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失败的英雄,似乎活的轰轰烈烈才算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刘禅的不战而降,苟且偷生一直让刘禅是个反面人物。打仗死的还是士兵,受到伤害的还是百姓。如果抵抗太强的话,可能还会被屠城。魏国不是没有屠城的经验,因为曹父的死,徐州被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保全子民,刘禅决定投降。就因为这样,刘禅有了卖国的骂名。有人想说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刘禅为什么不能被赞扬,难道这样的他不是英雄么?难道仅仅因为他是失败者,所以就不配拥有荣誉?

  刘禅之所以被大众所熟知,完全是因为在蜀国被灭后,刘禅在司马昭的宴会上所回答的那句乐不思蜀。这也是刘禅被认为是扶不起的阿斗的主要原因所在。这或许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殊不知,如果刘禅当时不这么说司马昭会留他一命吗?

  司马昭如果想杀刘禅,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作为阶下囚的刘禅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所以想要保全自己性命,必须让司马昭认为他是儒弱无能的,认为他已经放弃反抗的。所以乐不思蜀的这个形象正是刘禅最好的伪装,这样的形象才会让司马昭放心,才能保证刘禅自己的性命。这在当时身处绝境的刘禅最好的选择,称得上是上上之策。这样行事的刘禅难道称不得是一个大智若愚的智者?

  刘禅是真傻还是假傻

  刘禅其实并不昏庸,也不傻。在面对司马昭提问是否思念蜀国的时候,如果说思念故国,恐怕会惹来杀头的祸害。人又不是草木,怎么可能没有感情,刘禅在蜀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即使他再薄情,对蜀地总归有一些感情,所以在司马昭面前着实演了一场戏。

  历代的中国人,多少都有故乡的情怀,尤其是中国人对于传宗接代是非常重视的,刘禅这样做是想保全刘氏的血脉,使得哪天能够东山再起。所以他选择了忍耐,但是忍让却不代表是无能,如果当时刘禅为了一时之气,就回答说思念故国,那他的下场可想而知,可能他的族人也因此受到牵连。

  至于蜀汉的灭亡也不能把全部的责任都归结在刘禅一人,蜀汉的灭亡诸葛亮还是要负很大的责任的。首先,诸葛亮和之后的姜维为了完成兴复汉室,多次派兵北征,大大地消耗了兵力和财力,使得征讨的地区人心涣散,民怨沸腾。其次,诸葛亮选择采取强硬严格的法制的措施,在压制一些矛盾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最后,诸葛亮在处理新旧阶层的方式上也严重侵犯了旧权贵的利益,使得旧权贵对新入主的阶层非常痛恨。刘禅投降魏国并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能让蜀汉的百姓少受一次灾难。当然,那些极力抵抗的君主会受到后人的敬仰,自己获得了一世英名,但是对百姓更多的是灾难。所以,刘禅愿意背负昏君的骂名来保卫百姓的安危,怎能说是昏君的做法呢?

  刘禅生平经历

  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卒于公元271年。17岁继任父亲刘备的蜀汉君主之位,成为蜀汉第二位君主,在位42年。他是刘备在46岁时生下的长子,表字公嗣,小名阿斗。

  幼年之时,多次遭遇不测,可以说是命运多舛。他尚在襁褓之时,就经历长阪坡之战,他被刘备抛弃在乱军之中。又在三岁之时,险些被继母孙尚香拐去东吴做质子。还曾被刘备重重地摔在地上。经历了这么多,还能成为一代君王,就是所谓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他在章武三年五月,登基为蜀汉国君。当年他大赦天下,并改元建兴。他在继位的初期,谨遵刘备遗诏,事无俱细均听从于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辅佐下,他在蜀汉内发展农业生产,停止征战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建立了一个比较安和的蜀汉政权。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于渭滨。他开始将权利慢慢地收回,废除了丞相制,设立了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个职位,以互相制衡。军事和财务相互交叉,刘禅将拥有绝对权利的丞相直接踢出了朝堂,解决了自己手中无权的尴尬状况,自己掌管蜀汉政权长达十九年。并且提出休养生息的政策,不议北伐之事。

  蜀汉后期,刘禅开始宠信宦官黄皓,十分相信黄皓。姜维上书请求刘禅调遣兵力准备抵御魏国的进攻,但他不在意。以致后来邓艾兵临城下,而他措手不及,最后投降魏国。蜀汉灭亡后,三国鼎立的局势就此坍塌。
猜你喜欢:

1.阿斗当官歇后语

2.阿斗当皇帝歇后语的答案

3.上下五千年小故事精选

4.王者荣耀刘禅海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