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历史上荀子是谁

炜基分享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历史上荀子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荀子的简介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的小故事

  荀子自幼聪慧,学问很好,有“神童”的美誉。

  据说他曾到齐国稷下游学,在稷下学风的熏陶下勤奋学习研究。

  后因战事离齐去楚,被楚国春申君任为“兰陵令”。在他晚年时期,许多学者都前往齐国讲学,加上齐国以藏书丰富而出名,所以荀子又回到齐国。荀子知识渊博,很受齐王尊敬,被赐封为“列大夫”,又因年龄较大,三度被众人推选担任“祭酒”一职。

  战国末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均已出现,并趋于成熟,这使得荀子能广集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在他的思想体系里,不仅有儒家思想的枝叶,还有法家思想的萌芽,其中还间杂一些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

  荀子继承了儒家“为政以德”的传统,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强力来压人,认为治国就应当“平政爱民”。

  他曾游经秦国,拜见秦昭王,并对其宣扬自己的学说。可惜,当时的秦昭王正在和范雎设计“远交近攻”的阴谋,以求攻伐天下,对他的大道理一点兴趣都没有。荀子只好悻悻地去了赵国。

  到了赵国,荀子见到了赵孝成王,得以和楚将临武君辩论军事问题。荀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权谋诡计、士卒兵刃,而是百姓的趋向;用兵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而是为了“禁暴除害”。

  如果战争得不到百姓的支持,那么,即使是齐国的“技击”,魏国的“武卒”,秦国的“锐士”,也终归要失败。

  最后,荀子说:“兵要在乎善附民。”认为争取民心才是用兵之道的关键。这正与他“王道”思想的具体内容即礼义和仁政相契合。

  他还作了个比喻:君主就好比行驶在水中的“舟”,庶民就好比“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即提醒君主,如果对庶民施以暴政,那便会遭到覆舟的危险。

  荀子的历史评价

  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文章已有语录体发展成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于成熟。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荀况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此外,荀子还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历史上荀子是谁相关文章:

1.荀子人物生平

2.历史上的冉雍是谁

3.历史论文:荀子的“大儒”观

4.史上智商最高的4个人

5.历史上田单是谁

6.历史上章炳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