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民国人物>

蔡元培北大改革_蔡元的北大精神

学康分享

  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绝对少不了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功劳。在这之中,蔡元培缔造了北大精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蔡元培北大改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蔡元培北大改革

  在蔡元培接手之前,北大的整体氛围相当混乱。北大是在光绪皇帝时期建立,目的是培养新时期的人才。但是慈禧的一番搅和,京师大学堂也就沦为培养官僚的机构。

  最开始的京师大学堂,整个学校里都弥漫着一股严重的封建气息。最搞笑的是老师上课称呼学生为老爷。虽然民国时期风俗改进不少,但是校园里的封建气氛依然遗留不少。再者,那时候的学生依然将大学当成是科举考试的培训机构,目的就是及第,所以没有多少学术氛围。学生个个都是老爷少爷的,经常去逛“八大胡同”,所以北大的老师学生在那里还是挺有名声的。这样的一个环境,蔡元培北大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

  蔡元培在之前的欧洲游学中,对欧洲教育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提倡思想自由。而这样的办学理念也是北大之后的教学理念。蔡元培积极地将这一思想运用到大学中去。所以那时候的北大既能看到留着辫子的老师,也有新时代的激进青年。蔡元培对大家的解释是:我希望各种思想在这里衍生碰撞,但是不相悖。

  此时将近半百的蔡元培越发地忙碌起来。他下一步开始再校园里组建一系列专业团队,也就是现在大学里的各类学院。在品德上,蔡元培成立了进德会。会员根据不同的要求分为甲乙丙三种,当时入会的将近四五百人。

  蔡元培缔造了北大精神

  北大一直是作为我国大学的风向标,它的知名度在国内很高,更是由于它丰富的人才资源。而著名的蔡元培先生就是其中最独具慧眼的“伯乐”。蔡元培先生不顾各派军阀混战的局面,毅然出任北大校长。当时在北大的学生们整日搞运动、想做官,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少之又少。所以从就任起,蔡元培就开始建立北大精神。

  当时的陈独秀是被千里马蔡元培发现的。陈独秀在当时只是在数次革命运动中愿意扛起大旗的一位年轻人,满怀朝气准备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奋斗。蔡元培就发现了他,并多次去登门拜访,可是陈独秀却不领情,不愿意当这个苦差事,于是两人便开始了一次次的博弈。蔡元培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每天都去,直到有一次,因为陈独秀在睡觉便在外面苦等,而且不让看门人去叫醒他。为此陈独秀很感动,最终为这种蔡元培这种执着的精神感动,这也是蔡元培的北大精神的体现。不为困难所打倒,身为北大人就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达目地誓不罢休。还有当时只有初中毕业的梁漱溟,本来只是希望蔡元培能让自己去北大旁听,最后却被邀请留下当教授,这种不拘泥于学历的的任用方式也是蔡元培北大精神的体现。

  蔡元培是北大精神的先锋者,他这种用人方式,求贤若渴的治校方式,令许多本来不看好北大的学者纷纷加入到北大的团队中,譬如激进的鲁迅先生、留着辫子的辜鸿铭老先生、博闻强识的儒学大师刘师培都成为北大一道道最耀眼的风景线。他们虽然政治立场不同,但均被蔡元培北大精神所感染,在教师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