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民国人物>

张之洞为何被称为香帅

学康分享

  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其自号抱冰。那张之洞为何被称为香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张之洞为何被称为香帅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之洞为何被称为香帅

  “香帅”是时人对于张之洞的一种称呼,张之洞是晚清名臣,张之洞促进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在教育上创办了多个新式学堂,其学堂涵盖了各个方面,如有针对普通教育的,有针对军事教育的,有针对实业教育的,有针对师范教育的,从不同层面培养专业人才。在政治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主张;在工业上,创办了钢铁厂,枪炮厂,煤矿厂,棉纺厂等多个企业促进发展。

  张之洞不管是在清朝还是在现在都是一位名人,而他有一个称号更是让人深深的记住了他,那就是“香帅”,张之洞为什么被称为香帅呢?张之洞号香涛,后任总督一职,总督又称之为帅,所以将两个一结合就有了香帅这一说法。

  但是香帅这个称呼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香涛是号,而另外一拨则认为是张之洞的表,记载大不相同的,调查其原因研究者认为张之洞有好几个字,一个是孝达,又字香涛;第二种说法是文献记载者对于字号的看法与观念不同,所以导致有所偏差。

  在《张文襄公传家遗墨》中记载,香涛为张之洞早年时候使用,所以常以香涛,香帅,张香帅等称呼称之,还有人称他为芗涛。

  对香帅张之洞的评价

  张之洞被称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是现今师范学堂的鼻祖,还成功创办了中国首个幼儿园,不仅如此还推行发展了中国重工业,是重工业的奠基人。张之洞不仅在教育和重工业方面大有作为,其个人也是相当的才华横溢。张之洞自幼聪慧,13岁就考中了秀才入选了乡试,3年后参加乡试中解元,26岁参加会试中探花,从此开启了仕途之路。张之洞任山西巡抚,后人总督,晚年被封为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死于1909年,享年72岁。

  张之洞一生共做了4件大事:一办新式教育,二操办实业,三训练新军,四抵外辱。这四件事让中国有了巨大的腾飞与转变。

  张之洞是一个有着一颗忠贞爱国心的人,这从其做的很多事情可以看出。中法战争前期,张之洞任两广总督,这段期间,筹饷备械,运筹帷幄击败侵略者;甲午战争时期,大力主张抗日,维护国家自立自强。

  张之洞有着超强的洞察力与很强的前瞻性,他虽然接受的是封建教育思想,但是他的思想与意识与因循守旧的满清官员是大不一样的,他觉得国家要发展就需要发展教育事业,重工业也是国家富强的一大策略,所以他开张洋务运动,建铁路,造钢铁厂,办学堂,办幼儿园等,这都是国家发展之必然,显然张之洞在往正确的道路上行走。

  张之洞的教育理念及重工业发展,推动了整个中国的发展,生产力有了大发展,人才得到了很大的培养,从而促进了中国的大力前进与发展。

  香帅张之洞的名言

  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其自号抱冰。张之洞自幼聪慧,后天良好的教育模式让其才华横溢,5岁时候入学,在13岁之前就学完了四书五经等在内的多本儒家经典书籍,不仅如此还学习了史学、文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还自学了各种兵学名著,如《孙子兵法》、《六韬》等书籍,所以张之洞是一个满腹经纶,博览群书之人。

  名言一:振兴教育,必先广储师范,师资不敷,学校何以兴盛。

  如果要做好教育,振兴教育,师资力量是一大要素,所以第一步一定要扩大师范储备,师资力量不足够,怎么能让一个学校兴盛起来。

  点评:这是张之洞对于教育的理解,如果要搞好教育,那么就要扩办学校,老师决定性的因素,就像国家,有家才有国,一样的道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张之洞对于教育的深刻理解。

  名言二: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要读好书是有要领的,如果不去钻研这个要领,就算读一辈子也是没有收获的。

  点评:张之洞认为读书要抓住其要领,切忌死记硬背,这样的话事倍功半,劳而无功。

  名言三:驾驭人才之道,患其无欲,苟有所欲,便有可用。

  如何驾驭一个人才,这是没有答案的,就是怕自己没想法,如果自己心里有想法了,那么肯定会有用到之处。

  点评:这是张之洞谈用人之道,对于领导者的启示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