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民国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黎元洪_黎元洪和段祺瑞关系

学康分享

  黎元洪,字宋卿,河北黄陂人,出生于1864年10月19日,卒于1928年6月3日。那黎元洪和段祺瑞有什么关系?历史上真实的黎元洪是怎样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历史上真实的黎元洪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真实的黎元洪

  黎元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曾经两度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和三次担当中国民国副总统的人,黎元洪在中国具有非常高的威信。正是由于这样所以袁世凯在登基为帝的时候想要借着黎元洪的威名为自己的洪宪帝国拉拢人,所以给予黎元洪高官厚禄,但是黎元洪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坚辞不受,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黎元洪应有的气节。

  1913年12月11日,黎元洪极不情愿的登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他知道自己此行前方是龙潭虎穴,弄不好自己可能就会有去无回了。袁世凯在北京等着身为中华民国副总统兼参谋总长的黎元洪,希望可以得到黎元洪的拥戴,给自己未来的帝国增加一些人气。袁世凯以当初接待孙中山的最高礼仪接待了这位武昌首义的功臣和副总统。而黎元洪表面上与袁世凯把酒言欢,但是内心中却非常的明白,袁世凯对自己的好,是有所图的。

  黎元洪来到北京之后很快就失去来自由,而袁世凯则在紧锣密鼓的张罗着自己的登基事宜。而黎元洪丝毫不为袁世凯给与的高官厚禄的所诱惑,面对袁世凯称帝野心坚决的辞去了副总统和参谋总长的职务。当时,副总统的薪金加参政院的补贴每月五万元。而当时的一元钱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元。由此可见黎元洪的薪水可以说是天价。黎元洪完全可以做一个不理政事只拿薪水的人。但是黎元洪却没有这么做,宁愿放弃这天价的薪水也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袁世凯称帝之后,晋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但是黎元洪坚辞不受。将众多的登门道贺的政府首脑人物骂出门,甚至是赶出门去。在黎元洪对袁世凯的态度上,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拥有着铮铮铁骨,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只为心中信仰折服的真实的黎元洪。

  黎元洪和段祺瑞故事

  黎元洪,字宋卿,河北黄陂人,出生于1864年10月19日,卒于1928年6月3日。段祺瑞,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安徽合肥人,出生于1865年,卒于1936年。那么,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提到黎元洪和段祺瑞,不得不提他们之间比较著名的“府院之争”。1913年,袁世凯成功处理了“二次革命”,10月6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黎元洪为正式副总统兼鄂督。但袁世凯视黎元洪为心腹之患。于是在12月份派段祺瑞到鄂,以“磋商要政”为词,逼迫黎元洪去北京。12月15日,袁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黎元洪出任大总统。而国务总理段祺瑞独断专行,演成了“府院之争”,这也是民国初年第一次“府院之争”。

  两人的争斗折射着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无论在资历还是实力方面,都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北洋系的代表。而黎元洪则成为了中间势力和革命党人比较亲密的合作伙伴。因为一次政治外交,在1917年,府院之争达到高潮。由于黎元洪走的是亲美路线,段祺瑞走的是亲日路线,而且段祺瑞在国会上曾经作过中日之间绝无秘密的证词,但是《京报》披露了中日秘密签署了一亿元的军事借款,这次事件给段祺瑞以致命一击。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的职务,至此第一次府院之争白热化。

  黎元洪评价

  对于民国总统黎元洪评价,在各地和各人的说法都不一样,不过多数还是赞赏和敬仰的,黎元洪的一生是很有传奇色彩的,在小时候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他没有放弃奋斗,努力往自己的梦想靠近,在学校时刻苦学习,努力上进,在做了军人后,也是勤恳认真,凭自己的努力做了高官后也没有骄傲,直到从军人走到政治上,又做上了总统,也是一心向着革命,没有因为一些私利而动摇。

  不过人再怎么样,也无法让所有人喜欢,就算是伟人、圣人,也少不了负面评价,黎元洪自然也有不好的评价,说的最多的,也就是说他为人软弱,说他屈服于袁世凯和段祺瑞的权势,不敢以其正面交锋,就算是有要反对袁世凯的意思,也不敢正面提出,只会躲起来回避问题,以至于让袁世凯对他不重视,但事实却也未必如此,就以那些旁门,或是部分历史记载,当年黎元洪在袁世凯称帝的事上,就持了强烈反对意见,甚至对袁世凯给他的加封,都被他拒绝了。

  当然这事也有人说出了另外的解释,那就是黎元洪人缘好,社交比较广,所以敢和袁世凯一抗衡,不过就这个说法,也有好事人说他是‘墙头草’,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人能有至今无人破记录的历史,估计也不会是一个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