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故居在哪里

淑贤分享

  谭嗣同是当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惨遭处死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的死可以说是整个民族的损失。谭嗣同故居在哪里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谭嗣同故居,希望对你有用!

  谭嗣同故居

  谭嗣同是当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惨遭处死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的死可以说是整个民族的损失,然而正是因为他们的大义凌然以及慷慨就义,换回来了国家的自强和复兴,同时谭嗣同等人也生生世世受人尊敬和敬仰,每年在谭嗣同生日和忌日里,许多人都会前往谭嗣同故居哀悼谭嗣同。

  根据网络上面的资料记载,谭嗣同的故居总共是有两处,一处现在位于北京的浏阳会馆,是最初的原湖南浏阳会馆,另外一处故居就在浏阳的“大夫第”,据传这两处故居都曾经是谭嗣同居住过的地方,同时也是谭嗣同等人变法商量的集聚地。

  谭嗣同故居之一原湖南浏阳会馆其实是谭嗣同在1898年的时候在北京居住的地方,当时的原湖南浏阳会馆和谭嗣同被处死的北京菜市很近,只要是沿着北京菜市的西南走不到50米就可以看到谭嗣同故居了,现在的谭嗣同故居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在这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谭嗣同等人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红墙灰檐的四合院墙角下面堆满了何种杂物,门槛上面几处斑驳的红漆,就好比是当时谭嗣同的一腔热血,时刻见证着自己变法的成果。

  另一处就是位于湖南浏阳的“大夫第”了,这个建于明末清初的谭嗣同故居,比起北京的小四合院来说明显高气派的多,整个房屋坐西朝东,布局严禁,陈设讲究,高大宽敞的庭院像来人昭示着这里曾经有多么的繁荣,然而即便再富有,在谭嗣同的心里,没有什么比国家的荣辱和复兴更重要的了。

  湖南将把谭嗣同故居恢复原貌

  故居主体原占地2000多平米

  浏阳市北正南路是浏阳市最繁华的街道之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流显示出今天的昌盛,这条路上的98号,就是谭嗣同的家。

  这座房子始建于明末,主体部分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原为周姓房产,后由谭嗣同的祖父谭学琴买下。清咸丰九年,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中进士,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因其官阶显赫,奉旨命名其宅为“大夫第官邸”,因此谭嗣同故居又简称“大夫第”。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谭嗣同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故居被定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次拆除后故居面积大幅缩水

  浏阳市文物局何春平说,1998年,时值谭嗣同就义100周年时,浏阳市政府组织力量对故居残存建筑进行了修缮,并重建门楼,同年9月对外开放。“但是由于历史原因,1994年在浏阳旧城改造中,有关部门拆除了故居北面、南面的建筑和门楼,并在北面建了一栋7层居民住宅楼。2000年,浏阳举办第二届中国特产文化节,有关部门将故居南面房产部门拆除后留下的空地加以清理和整治,建成了现在的公共绿地。所以现在建筑占地面积只有780平方米,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记者在故居内看见,北面的部分墙体已经上硝、起霉、变形,何春平说,这主要是因为北面居民楼附属的煤棚紧贴故居墙体造成的,“我们有心无力”。

  恢复原貌没有政策性的障碍

  浏阳市文物局局长赵游介绍,他们正和规划部门联手,提出关于谭嗣同故居及其周边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设想,“如果设想能够实施,谭嗣同故居将有望恢复原貌”。

  根据这个设想,周边不合适建筑将在拆除之列。在浏阳市规划局副局长金先林看来,恢复原貌没有政策性的障碍,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0米之内都不能有建筑,“最主要的困难是缺少资金。”

  得知有关部门想将谭嗣同故居恢复原貌的消息后,谭嗣同的第四代孙、湖南株洲海联实业发展总公司董事长谭志宏很欣慰:“明年是谭嗣同殉难110周年,我们作为后代,也在打算做一些事情,比如准备请中央美院的教授雕一座铜像,立在故居旁边。”

  赵游认为,现在是最好的实施时间,“近年来保护历史建筑已成共识,有很好的民意氛围;其次恢复故居和建设广场所要拆迁和占用的房产多是政府部门所有,拆迁并不复杂。”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1864年—1898年),湖南浏阳人,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看过“谭嗣同故居在哪里”的人还看了:

1.关于谭嗣同的故事

2.谭嗣同的简介

3.谭嗣同的故事

4.革命先驱谭嗣同的简介

5.谭嗣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