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历史名将>

历史上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吗

学康分享

  蒯通生涯中,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他给韩信出三分天下的主意但没有被采纳。那么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吗,希望对你有帮助!

  蒯通韩信关系

  蒯通原名是蒯彻,在后世的记载中,因与汉武帝重名而改为蒯通。蒯通这个人是以游说出名的。他最早出现在历史上的时候就是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他去游说范阳县令,在他的三言两语中,范阳县令立马决定向武臣投降。就这样,在蒯通的游说下,和范阳县令一样投降的城池大概有三十来座。不战而得,不得不说,蒯通实在是个人才。

  在此之后,蒯通就消失在史书记载中。接下去的一次出现就是在韩信身边。当时韩信正准备攻打齐国。可是刘邦已经率先派郦食其劝服了齐国。韩信带着部队正不知道是该进还是该退的时候,蒯通出现了,劝说韩信继续攻打齐国,为自己谋取功劳。蒯通的这一计策的确为韩信赚取了很多的功劳,但同时也让刘邦埋下了对韩信的猜忌。而大家好奇的是,蒯通是韩信的谋士吗?为什么总为韩信出谋划策呢?

  蒯通的确是韩信的谋士,他为韩信出国许多计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蒯通试图让韩信拥兵自重。蒯通告诉韩信他的势力太大,已经遭到了刘邦的猜疑,如果韩信愿意拥兵自重,那么天下就会出现三分的局面。可惜的是韩信太过信任刘邦,放弃了自己独立的最好机会,最后被刘邦灭族。

  韩信资料

  韩信,一代传世名将,他生在秦汉交接时,让他有用武之地,是淮阴人,就是现在的江苏清江人。

  韩信幼年家境特别贫困,经常寄人篱下,吃别人的粮食。直到前208年,想要投奔到项梁账下,跟暴秦进行抗争。但是项梁不久后就战死沙场,由他的侄子项羽接任,担任良中,他就多次献策,但是楚霸王都不采纳他的建议,认为他说的毫无道理,对此不敢兴趣

  这让韩信很灰心丧气,对项羽失去信心,决定弃楚投奔汉,去刘邦的账下,但是他却遭遇到了在楚地的遭遇,仍未受到重用,他就想离去。幸亏当时刘邦的谋士萧何慧眼,看出了韩信的与众不同,亲自前去追还,并推荐给刘邦,告诉他想争夺天下,就得要有韩信,他的才甚过于樊哙。于是乎,就有了刘邦立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不愧是有才,他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楚汉双方目前的对垒形式。韩信认为楚霸王以武称霸天下,但是民心不稳,但是汉王如自入关以后,约法三章,深受百姓的爱戴,得民心者得天下。

  之后连年的战争,充分发挥出了韩信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连续击败魏王、赵王,北上收复了燕国,连年的战功,刘邦拜他为相国。虽然当时的刘邦面积甚广,百姓拥戴也深厚,但是还有大敌楚国还没有战败,仍是心腹大患。于是,韩信率军前往攻打楚国,先后歼灭楚军数十万,最终逼项羽自刎。

  韩信的一生战功赫赫,但是他晚年的错误,也让他失去性命,就这么早早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后人称颂为淮阴侯。

  蒯通是废柴吗

  观看韩信,我们会发现他光辉笼罩,吸引着别人的注意力,让人却忽视他背后的谋士,其中就有蒯通这么一个人物。蒯通本人其实是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奈何他遇到了韩信,韩信本人的政治天赋并不高,由于韩信的优柔寡断,错失称王良机。因此,很多人蒯通徒有虚名,只不过是“废材”一个,但是真正历史上的蒯通,真的是“废材”吗?

  蒯通本来是赵国人,羡慕齐国多贤俊,并且有很多学术殿堂,就客居在齐国。蒯通的第一次登场就很精彩,陈胜起义之后,连续攻打各国,将要攻伐赵国,而身为赵国子民的蒯通,不想看到自己国家生灵涂炭,就说服了徐工投降,还去说服了武臣,由于他的奔波,既可以保全反对暴秦的力量,还避免了一次生灵涂炭。单单凭借这个,我们就不能说他是一个废材。

  五年之后,他以谋士的身份到了韩信的帐下。这时候韩信将要去攻打齐国,本来大军都已经准备攻打,不料,收到汉王的命令,说郦食其已经出使齐国,将其说服。于是,大军准备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韩信说:“郦食其区区一个文臣,却能说服齐国,而大将军率领大军,还怕攻打不下齐国?这功劳都被郦食其抢去。”于是,韩信就听信了他的建议,就立马攻打齐国,本来在郦食其说服之后,齐国就削弱了防线,导致韩信的兵力一举攻破临淄。之后,就有了韩信坐怀齐国,拥兵数十万。足见,蒯通的能力之强,怎么可以说是废材呢?

猜你喜欢:

1.韩信的生平事迹

2.历史名将韩信生平简介

3.韩信是怎么死的

4.关于韩信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5.10000减0打一成语

6.有关逐鹿中原的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