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历史名将>

夏侯惇真实死因是什么

学康分享

  夏侯惇是曹魏的大将军,很早就跟着曹操出兵各地,常年征战,英勇无畏,那夏侯惇真实死因是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夏侯惇真实死因,希望对你有帮助!

  夏侯惇真实死因

  夏侯惇一生跟随曹操东征西讨,早年为其征集士兵,之后抗击过吕布、刘备,平定了卫固的叛乱,深受曹操信任,给出的建议曹操也会采纳,最后还跟曹操在同一年去世,前后也就相差四个月左右。

  公元216年,曹操在打败孙权返回后,派夏侯惇监管二十六军,和张辽、曹仁一起聚集军队安营扎寨抵御孙权,还赐给了他一些歌伎,并以春秋时期魏绛得到钟磬之乐的礼遇的例子表示这是他应得的。

  三年后,曹操到达摩陂,让夏侯惇跟他坐同一辆马车,不需要事先禀报就可以进出他的卧室。后来,夏侯惇以前将军之职监管军队驻守在召陵。曹操对夏侯惇格外看重,就连曹操的子孙对他也很敬重。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死前曾经召见过夏侯惇,当他来到大殿时,看到了董承、伏皇后等人的魂灵站在阴云上面,吓得昏倒了,生了大病。曹丕继位后,夏侯惇在二月受封大将军之职,不过在四月就病死了。曹丕身着素服为他出丧,后来曹叡也祭拜过他。

  夏侯惇生平介绍

  夏侯惇是安徽亳州人,与曹操是同乡,他十四岁时就把藐视他老师的人给杀了,同族的人都说他以后肯定是个不平凡的人。他早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镇守一方的官员。

  他一生与吕布有过数次交锋,有一次为了替曹操解围,却不料当了吕布手下的人质,幸亏他沉着冷静,多方周旋,才被释放。又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回来后好一番解释,曹操才没有追究,但是却把劫持他们的人都杀了,从此再也没人敢轻易劫持人质了。还有一次,他的军队与吕布的下属相遇,他身先士卒与敌人搏杀,不料却被射中了眼睛,情急之下竟然把眼珠子拔了下来,又一口吞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

  夏侯惇不仅是一名武将,还是一名体察民情的好官。他在任地方官的时候,当地出现大旱,蝗灾遍布,老百姓苦不堪言。夏侯惇亲自截断河道,围城一个水塘,带领百姓担土,又向老百姓推广水稻新品种,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名声大振。曹操很欣赏他,把自己的女儿清河公主嫁给她的二儿子,还经常叫他到宫廷去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夏侯惇平时为人仗义疏财,不置产业,家中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成堆的书籍,客人看见后没有不称赞的。后来他被封为大将军,不久就去世了,死后得到朝廷的厚葬。

  夏侯惇怎么读

  三国时曹魏名将夏侯惇常常与一位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夏侯淳想混淆,因为他们两的名字太相似了,稍不留心便容易弄错。夏侯惇(dun),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猛将,他拔矢啖睛的故事让他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大发光彩。

  夏侯惇也是《三国演义》小说后期一位十分出彩的人物,跟关羽、吕布等人都有过精彩的交锋,尤其难得的是夏侯惇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爱兵如子的人才,据说每当他立下战功,总是把得到的赏赐都分给下属和亲戚,从来都毫不吝惜,以至于堂堂魏国大将军死后竟没有留下一处房产,可见其清廉敦厚。其实他还是曹操的从兄,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不过他从来不仗势欺人,作风很低调,正如他的名字:一个惇字,惇就是敦厚、笃实、醇厚的意思,虽然是个生僻字容易读错,不过也正是人如其名。

  另一位容易混淆的便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夏侯淳,他跟夏侯惇一样是安徽亳州人,同样是曹操的老乡,同样是出自夏侯氏家,他们俩之间还真可以说是亲戚关系,也同样才华出众,流芳千古。不过夏侯惇是一位武将,夏侯淳却是一个文人。他曾经当过地方太守,也是一方最高的行政官员,不过关于他如何施政造福于民的记载倒是不多,主要是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他的很多作品都已经流失了,今天能看到的有《怀思赋》、《笙赋》、《弹赋》等,都是他抒发心志、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作品,因为当时五胡乱华,他的子孙亲戚都投靠了胡人,只有他矢志渡江,不愿与异族为伍,不求名利,这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猜你喜欢:

1.夏侯惇怎么死的

2.曹丕的历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