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历史名将>

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康分享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作为一名将领,吴起在战场上没有一次败绩。吴起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才会有如此的战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吴起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吴起是一代名将,是被供奉在武庙里的十哲之一,可以说吴起是一个一流的谋略家,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两面性的,吴起为了追求名利,也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似乎吴起每次登上神坛,都会被人暗算,可以说吴起在鲁、魏、楚三国故事就是一个三起三落的故事。

  回顾两千多年的历史,吴起虽然和孙武并称,但是人们总是对孙武赞赏有加,而吴起的“杀妻求将”、“争名夺利”这些恶行,总是被人诟病可以说在吴起身上我们看到了他辉煌的一面,同时他的阴暗面也一览无余,所以吴起可以说是才能大于德行的人。吴起对待将士他可以与他们同甘共苦,会亲自为士兵吸毒疮,但是作为儿子和丈夫确实非常残忍的,古代重视孝道,自古父母去世是要服丧的,但是吴起不仅因求官毁掉了家庭,在母亲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回去。作为丈夫,为了求得将位,杀妻以明自己不会偏向,正是他自己埋下的因,才会结下死于非命的果。

  战国时期的吴起其实给我们作出了一个警示,能成圣者必定是德才兼备之人,在与吴起齐名的孙武身上我们看到了,孙武的著述确实强于吴起,但是论武是比不上吴起的,可我们后人却常把孙武作为学习榜样,可见人们看到一个人还是以德为主,才为辅的。

  战国吴起的生平介绍

  吴起,是中国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是兵家的代表人物。吴起是出生在卫国的,但是吴起出生于富足的家庭,通晓兵、法、儒家的思想,在卫国耗尽家财求官不成,最后杀了讥笑自己的乡人出逃。来到鲁国的吴起本来想在这里功成名就的。齐宣王在攻打鲁国的时候,鲁穆公本想任用吴起为将,但是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对吴起怀有迟疑,结果吴起杀掉了自己的妻子,鲁穆公就让吴起为将,打败了齐国。吴起以为自己可以得到鲁穆公的重用,结果被人挖了吴起的老底,吴起不但没有被奖励反而被免去官职,他的主公季孙氏也被杀,吴起就离开鲁国投奔了魏国。

  来到魏国的吴起被魏文侯重用,先后任吴起为主将,多次打败了秦国,将秦国的西河地区纳入魏国的版图,吴起成为西河郡守,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期间率兵南征北战,为魏国争夺土地,据说大战76次,大胜64次,其余都是不分胜负,没有败绩。但是国相天文死后,公叔为国相因嫉妒吴起的才能,在魏武侯面前设计陷害了吴起,此后吴起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

  楚悼王非常仰慕吴起的才能,吴起在楚国实施了变法,仅仅8年左右的时间,楚国从一个不断挨打的国家成为一个强国,公元381年,楚悼王命吴起统领大军救援赵国,一路捷报不断传来,楚悼王却突然病逝,吴起不得不从前线回到都城结果遭到楚国贵族的袭击,结果吴起急中生智,临死卧在楚悼王身边,在乱箭中贵族们不但射中了吴起还射中了楚悼王的遗体,结果这些人都被处死。

  吴起对后世的影响

  吴起在政治、指导战争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这些经验深化为军事理论。《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48篇,已佚,今本《吴子》六篇(《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系后人所托。其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他一方面强调,必须在国家和军队内部实现协调和统一,才能对外用兵,提出国家如有“四不和”,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吴起继承了孙武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在《料敌》篇中强调了了解和分析敌情的重要意义,并且具体指出了处于6种情况的国家,不可轻易与其作战。他懂得战争是千变万化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采取应变的措施。在《应变》篇具体论述了在仓卒间遭遇强敌、敌众我寡、敌拒险坚守、敌断我后路、四面受敌及敌突然进犯等情况下的应急战法和胜敌的策略。

  《治兵》《论将》和《励士》3篇主要阐述了他的治军思想。他认为,军队能否打胜仗,不完全取决于数量上的优势,重要的是依靠军队的质量。质量高的标准是:要有能干的将领,要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士;要有统一的号令;要有严明的赏罚。他重视将帅的作用,尤其是重视将帅的谋略,强调好的将帅应有优良的品质和作风。重视士卒的训练,提高实际作战能力。强调赏功以励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