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抗战英雄>

王士珍生平事迹_王士珍的故事

学康分享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朝野上下极感耻辱,但也刺激了他们的自救之心。他们认为日本人之所以打败他们,就在于日本明治以来,大力学习西法,训练了一支精良的军队。而清军主力湘、淮军训练废弛、战术窳蔽,已经毫无战斗力。他们感觉到,如果不训练出几支能征善战的新式军队,统治就难以为继。1894年11月,清政府成立“督办军务处”,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在“督办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章、翁同龢的联名保举下,12月,清政府委派袁世凯督练新式陆军。

袁世凯深知,靠他一个人的力量练兵是远远不行的,既然是编练新式军队,就得有懂新式军事的人才。为此,他请他的老朋友荫昌为他举荐人才。荫昌曾担任过天津武备学堂的总办,于是,他便把他的得意弟子,当时正在聂士成军中的王士珍推荐到小站。接着,袁世凯又从武备学堂毕业生中物色到了段祺瑞和冯国璋二人。王士珍刚到小站时,正值他的嗣母病故,面容消瘦,身体羸弱,而且口讷寡颜笑,实在其貌不扬。袁世凯并没有认为他有奇特之处,但当议及军事,王士珍则面面俱到,极有规划。袁世凯大喜,认为其才可堪重用,立即任命他为督操营务处会办,右翼第三营步队帮统,兼步队学堂监督。不久,又升任他为工程营管带,兼德文学堂监督。由于王士珍做事细密、周到,而且不张扬,深得袁世凯的信赖,有关军中的成绩考核,人事的升降黜陟,多与王士珍、徐世昌等人商议。而王士珍也感激袁世凯的知遇之恩,竭力帮助袁世凯训练新军。他完全按照近代德国陆军的营制、操典训练士兵,聘请德国军官担任教官和督操官,全部使用外国造新式武器。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奉诏到小站检阅新建陆军,王士珍将工程营设制的水雷、旱雷、踩雷及各种武器一一演习,再加上新建陆军比旧军军容整齐,荣禄大加赞赏,向袁世凯赞叹道:“此人负治国之才,不第长于军事也。”袁世凯听后,更加倚重王士珍,对王士珍提出的要求,无不应允。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冬还派他去日本阅操。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2月,荣禄再次检阅,路过海河,河面不宽,尚有冰冻。王士珍用特制的帆布做桥,搭于冰上。荣禄的步兵、骑兵、炮兵从桥上通过,行如坦途。这种帆布桥稍加整理后即为小舟,可供游渡,若拆卸折叠,极易收藏携带,荣禄看后更为高兴。等到检阅完毕回去再过海河时,王士珍仍为他架设帆布桥,荣禄担心天已渐暖,冰河解冻,存有危险。王士珍禀告说:“不用担心,三天后冰冻方解。”后果然如此。荣禄深服王士珍料事精确。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袁世凯听说清政府将派他任山东巡抚,赶紧让王士珍率两名亲信去山东巡视。不到一个月,即将山东沿海各要隘、军营情况全部勘察清楚,连驻兵计划也作了周密安排。返回后,袁世凯又惊又喜地说:“胡速归如此!”即委派王士珍为小站留守司令官,指挥各军依次从小站开赴山东。 得到袁世凯的赏识与重用,为王士珍以后的仕途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