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抗战英雄>

阎锡山的故事精选_阎锡山抗日的故事

学康分享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自强救国同志会”内的左倾进步人士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9月18日发起成立了“山西抗日救国同盟会(牺盟会)”,阎锡山怕触怒日本帝国主义,更名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自任会长。十月下旬,阎锡山邀请共产党员薄一波主持“牺盟会”的工作。从此,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同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共产党员参加阎锡山的官办团体,运用山西的某些进步语言,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牺盟会”的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太原一时成为全国抗日呼声甚高的城市。二十几个省市的数千名进步青年慕名到太原参加军政训练,为抗日战争开始后组建新军、开展武装斗争和创建抗日根据地做了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至此,阎锡山在拥蒋的前提下,基本上确立了联共抗日的路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阎锡山与蒋介石会商后,命令晋绥军傅作义、赵承绶等部对侵入绥东的日伪军进行反击,24日收复百灵庙。全国人民祝捷慰劳,士气为之一振。同年冬,提出“守土抗战”的口号,西安事变发生后,对“守土抗战”的口号进一步发挥,使之与“牺牲救国”结合。 [21]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国军民奋起抗战。8月5日阎锡山赴南京参加最高国防会议,表示拥护全面抗战,受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当月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编入第二战区战斗序列,进入山西作战,国共合作在山西进行抗战的局面形成。阎锡山提出民族革命的口号,同意由牺盟会组建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和太原工人武装自卫队,并给予武器装备。7月31日,与中共方面的彭雪枫会晤。 [22]

日本侵略军占领平津后,其一路指向山西。阎锡山于8月27日赴雁门关内的太和岭口指挥作战。 9月初,日军侵入山西,晋绥军在天镇和广灵未能阻敌前进。9月7日,中共方面的周恩来同彭德怀、徐向前等人一起赶到大和岭口,同阎锡山会谈。 [23] 9月20日,根据中共的建议,又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场总动员委员会,组建新军暂一师,以续范亭为师长。9月下旬,国共两党军队配合进行了平型关战役,八路军歼敌1000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给抗日军民以极大鼓舞。接着,阎锡山部署晋绥军与中央军共同扼守忻口,与日军展开大规模战斗。中国军队坚守23天,予日军重创,在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10月初,在太原见到卫立煌。 [24] 由于敌强我弱,11月8日,太原失守。阎锡山于4日离开太原南撤临汾。

在此期间,阎锡山看到旧军大部溃散,文官多数弃职,遂希望由牺盟会和决死队帮助阎锡山支撑和扭转山西危局。在阎锡山的支持下,新军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夏已发展为4个决死纵队、一个工兵旅和一个暂编师,共辖50个团,约5万余人;在山西的7政区中,有5个行政区及其所属县的政权由牺盟会掌握,在105个县中有70个县长由牺盟特派员(共产党员)担任。山西成为全国实现国共合作、坚持抗战的模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