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古代才子>

刘伯温生平事迹_历史上的刘伯温

学康分享

  刘基又名刘伯温,是明代初期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关于刘伯温生平有什么事迹呢?历史上的刘伯温是怎样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刘伯温生平事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刘伯温斩龙的事迹

  明朝有一个做大官的王爷,大家伙都称他为李靖王。他因惹怒了皇上被贬离京,被发配到了西部,在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定居,但是李靖王脾性差,很想回到京城,但是没这机会。

  直到李靖王的父亲死了,他请来了一位道士,那位道士跟他说让他在守孝一百天之后,再去河东射上三箭,就可以攻回京城。但是总有人耐不住,在倒数最后一天时,他夫人就督促他早点射箭,不差这一时半天,他就射了,没想到就射到了京城,三箭都差点要皇上的命。

  当时的朝中军师还是刘伯温,他无所不知,更是有名的风水大师。他得知皇上差点被西边射来的三支箭给射死,他就带大军前往西头,李靖王得知皇上没有死,刘伯温还带军过来了,迅速退回老窝。

  刘伯温带大军赶到西边,没发现是谁干的,就观察起来了这里的地形,他发现这里多有龙山、凤山,日后铁定会出真命天子的,命令大军把这些龙山和凤山所存有的脉气给一一砍断。他还发现民和三川,有二龙戏珠和双凤展翅的迹象,并且两者都快要到临界点了,他知道倘若出现,就会出现改朝换代。

  刘伯温心惊后怕,暗想自己幸好发现的早,不然再过几年,大明帝国就要完蛋了。他就命人连夜挖山看脉,想把这里的风水搅弄的一塌糊涂。但是他发现凤翅怎么挖都会隔天生长起来,

  一日有个士兵大喊:“我去,在这么挖下去就快要挖断了。”引得刘伯温注意,率领大军连夜急挖,挖到深处时,发现了一根极其粗大的树根,这就是凤山的血脉。他就一剑割去,割断树根,流出源源不断的鲜血,鲜血一直流向黄河去。恰巧有个人在经过,把地面踩了许多坑坑洼洼,血就流了进去,在也没有迹象,要是流回黄河,这血脉就会复燃,依旧会有大人物出现。

  历史上的刘伯温

  刘伯温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明朝的重臣,尽心尽力辅佐朱元璋,但他也是治世的能手,他善于严惩贪官,对百姓以礼待之,为人正直,就好像唐朝的魏征一般,是朱元璋的一面明镜,用以净身。他字伯温深受别人了解,但是原名刘基却被不少人忽视了,但是并不影响他在历史上的影响力。

  他在朱元璋起义后几年,就以谋士的身份进入他的帐下,并逐渐受朱元璋的器重。朱元璋起义于现在的浙江左右,发展迅速,但是缺乏根基,备受腹敌,他的力量不足以直接对抗张士诚和陈友谅,在这种危急关头,他认为张士诚没有称雄的野心不足为虑,陈友谅挟持旧主,名号不对,并且身居上游,宜可早先征战。深得朱元璋心意,先灭陈友谅,后灭张士诚,这两个劲敌已灭,何愁不成帝业。

  并且刘伯温在机场重大战役中,身居前线,临阵不危,适逢陈友谅亲率重兵攻打金陵,双方兵力悬殊,陈友谅大概以3比1的远超于朱元璋,朱元璋帐下文武百官乱成一遭,主见四起。有主战,有退战以保实力,也有投降……这么多的主见,却没有计谋用以克敌,老天还是眷恋朱元璋的,在这之前刘伯温就已投奔他的帐下,他效仿赤壁之战,采用先派人诈降,用以降低陈友谅的戒心,最后以火攻、火炮给予重创,使其兵败如山倒,逃回老窟,遂就占领大片的州府,替朱元璋反败为胜,并立下大功。

  刘伯温的功勋远不只这些,之前的大战小战只不过是他帮朱元璋奠定一些根基,远不能最终摧毁陈友谅的势力。时不待人,陈友谅在上次失败之后,整顿旗鼓,率领号称百万的雄狮与朱元璋决一死战,时间是1363年夏天,地点在潘阳湖。一次偶然的机会,刘伯温跟朱元璋在一首船上探讨军事,刘伯温发现飞鸟惊飞,猛然醒悟,知道陈友谅想要集中兵力攻打朱元璋,于是,跟朱元璋避其锋芒,脚还没落定,就发现之前的那艘船被陈友谅的炮火猛烈打击,惊得朱元璋一身冷汗。而陈友谅觉得朱元璋就在那首船上,肯定对面的指挥已经被击毙,于是发令进攻,但是出乎他的意料,朱元璋并没有死,反而率领军队拼死反抗,不断地鼓舞士气,最终的结果反而是陈友谅战死潘阳湖,朱元璋胜了,又是一起我们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俗称潘阳湖之战。

  刘伯温是明朝的朝廷柱石,朱元璋想册封他为丞相,但是刘伯温深知为官之道,知道君主不希望臣子功高盖主,而且朱元璋也不是那种大度的皇帝,遂就告老还乡,也不忘走前叮嘱,劝诫朱元璋实行仁政。他的早日告老还乡,虽避免了朱元璋对他的猜忌,但历史上对他的死抱有怀疑,觉得他的死跟朱元璋分不开关系。
猜你喜欢:

1.明朝历史人物胡惟庸简介

2.中国企业家励志故事

3.史上智商最高的十个人

4.周瑜的生平事迹介绍

5.兰州兴隆山导游词

6.关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7.刘伯温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