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著名画家>

郑板桥的故事有哪些

炜基分享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艺术家,他不但在书法和篆刻等多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绘画上的造诣更加出众,这也奠定了他在我国古代艺术上的地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郑板桥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郑板桥的故事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的著名话语,也是正板桥先生著名的书法作品,全文是: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福即是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平常心,如果懂得付出而不去计较自己是否会“吃亏”,那么你将拥有一个富有的人生。这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福兮祸所依是一样的道理。

  说郑板桥有一个亲戚,一直在洪江经商。有一次他从水路运送一大船木材到江浙一带去销售,但是此次航行非常不顺利,到了途中搁浅了,如果不能按时到达就将亏损。

  就在这个人非常着急的时候,汛期却到来了,于是他们加快速度按期到达了。而到了以后发现别人都卖完了,这时候碰巧江浙上有要修筑,需要大量木材,他们不但没有亏本,还迅速销售一空,最终赚了一大笔钱。

  郑板桥的这位亲戚将这件事情告诉了郑板桥,郑板桥听了以后非常有感触,于是当时就写下了这句名言。这就成为这句著名话语的来历。

  不管这个郑板桥吃亏是福故事是不是真的,但是这句话是非常著名的,现在的很多人,还认为这句话为经典。这句辩证看待问题的方式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也成就了郑板桥的这个经典书法,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书法的同时还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郑板桥画的竹子怎样

  梅、兰、竹、菊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画家喜爱的绘画之物,因为他们代表着不同的风格,所以被称为国画四君子。其中竹是很多人喜欢的,但是能做好的并不多,而郑板桥的竹也弥补了这项空白。

  竹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之所以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就是因为竹子象征气节,竹子的气节就是清高!这对中国文人来说是最符合的,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象征,对于读书人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支持。

  郑板桥的竹子是一种另类,郑板桥对于竹子的喜爱也达到了一种境界。郑板桥一直对竹子情有独钟,一画就是四十年。郑板桥还写过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在画竹子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画竹子的一些见解,他认为画竹子要有三重境界“眼中之竹”、“手中之竹”、“胸中之竹”。郑板桥在画竹子的时候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一般不注重写神,往往注重的是写生,他认为要想画好竹子,只要你能将竹子的生画出来,那么竹子的神自然也就出来了。

  郑板桥画的兰花怎样

  他曾先后任职两个地方的县令,不过由于他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因此无法适应官场的黑暗,在后来的时候被罢免回家。从此以后他就开始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在绘画方面极其擅长,并且喜欢画兰花,对兰花有着一种痴迷的热爱,他将兰花比作是君子, 认为兰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好品质。在他的一生的作品之中,大多数的画作都是以懒、兰花和竹子为主题的,只有少数的作品画了其他的物种,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兰花的执着和喜爱。

  由于郑板桥喜爱兰花的原因,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兰花习性,他还寻访了各种关于兰的书籍来读,还不时的向懂的种植兰花的有经验着请教,并且在他居住的地方也种植了几株的兰花。长时间的与兰打交道,使得郑板桥积累了很多的关于养兰的经验和知识。

  郑板桥喜爱兰,并且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由于他经常会有感而发的以兰为题做一些诗,把自己的经验及兰的生活习性和品格加以介绍,这使得后世人们对于兰花的研究有了更多的材料可循,并且通过科学验证,郑板桥的很多对于兰的栽培之术都是很符合现代化的,这为后世兰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弘扬作用。

郑板桥的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

1.郑板桥的故事

2.历史上郑板桥的故事6则

3.郑板桥的故事7则

4.郑板桥对对联的故事

5.郑板桥审石头的故事

6.名人的故事 郑板桥教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