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国学大师>

国学大师刘师培的简介

炜基分享

  在清末民初时代,刘师培是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当时的他不管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学术方面,都非常出名。他本来是革命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后来又渐渐的发展成为清廷幕僚、筹安会“六君子”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国学大师刘师培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大师刘师培的简介

  刘师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号左,汉族,江苏仪征人。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1902年中举,1917年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古文学、“三礼”、《尚书》和训诂学,兼职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1919年1月,与黄侃、朱希祖、马叙伦、梁漱溟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刘师培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以小学、左传学为主)、史学(开创近代中国学术史体)、文学(主张“六朝文”,维护扬州学派骈文之文统)专著七十四种,收入民国二十三年(1934)宁武南氏刊本《刘申叔先生遗书》。

  国学大师刘师培的生平

  在母亲李汝谖的教授下,他8岁就开始学《周易》辨卦,12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开始学习试帖试,有《水仙花赋》、《凤仙花诗一百首》等。1897年起开始研究《晏子春秋》。

  1902年刘师培中举,次年在上海结识章太炎,并改名光汉,归途经过上海,结识了章太炎,撰写《攘书》等,参入反清宣传。1904年春,刘师培参加开封会试。临行前,作《留别扬州人士书》,呼吁创办新式学堂、鼓励出洋留学。落第回乡后回扬州,创办师范学会和协助扬州乡人出洋留学社,发表《论留学生之非叛逆》,支持学生运动;又作《黄帝纪年论》,提出以黄帝纪年取代封建帝王纪年。同年秋,刘师培受王无生(字郁仁)的影响,到上海与章太炎、蔡元培、谢无量等一起参加反清革命,参与《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和《国粹学报》的编辑工作,积极为《中国白话报》撰稿,用通俗的语言,向民众宣传普及革命主张,作《中国民族志》。当年《警钟日报》遭清政府查封,至浙江平湖避难。

  1905年,刘师培参与编辑的《警钟日报》,为之撰稿,先后刊发《周末学术史序》、《南北学术不同论》、《论文杂记》等著作,为近代学科意义上中国史学、文学、学术史研究之先驱。又受章太炎启发,撰写《小学发微》,引用西方社会学学理,重新阐释清儒文字音韵之学。由于公开辱骂德国人遭通缉,化名金少甫,逃亡嘉兴,协助敖嘉熊处理同盟会温台处会馆事务。

  1906年春,刘师培至芜湖,与陈独秀在安徽公学组织岳王会和黄氏学校,宣传革命,同时编辑出版了《中国文学教科书》、《伦理学教科书》、《经学教科书》和江苏、安徽、江宁《乡土历史教科书》等。

  1907年春节,应章太炎等邀请,刘师培夫妇东渡日本,结识孙中山、黄兴、陶成章等革命党人,参加同盟会东京本部的工作,与章太炎等参与民起亚洲和亲会,先后发表了《普告汉人》、《悲佃篇》、《辨满人非中国之臣民》等。

  同年6月,受日本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刘师培夫妇发起成立“女子复权会”和“社会主义讲习会”,创办《天义报》和《衡报》,宣传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提倡废除等级制度,实现人权平等,实行无政府主,鼓吹女权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组织翻译《共产党宣言》和苦鲁鲍特金《面包掠夺》、《总同盟罢工》等,在同盟会之外另立旗帜。因为留日期间费用巨大,迫于经济压力,加上日本警方监视日严,《衡报》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办。

  因为留日期间费用巨大,迫于经济压力,加上章太炎拟赴印度学佛,1907年底由何震出面,被端方收买,作《上端方书》,献“弭乱之策十条”,背叛革命,充当端方暗探。于是组织齐民社,举办世界语讲习所,并与章太炎关系破裂。加上日本警方监视日严,《衡报》因经费困难被迫停办,于1908年11月全家回国。

  1909年,刘师培夫妇在上海充当端方暗探,因出卖张恭,姻弟汪公权被王金发击毙。于是刘师培公开入幕,为端方考订金石,兼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又拜徐绍桢为师,研究天文历法。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刘师培随任直隶督辕文案、学部谘议官等职。1911年随端方南下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在资州被革命军拘捕。辛亥革命胜利后,由孙中山保释。后任成都国学院副院长,兼四川国学学校课,讲授《左传》、《说文解字》等,与谢无量、廖季平(廖平)、吴虞等共同发起成立四川国学会。作《废旧历论》等。

  1913年6月与南下寻夫的何震沿江北上山西,二人均任友人南桂馨的家庭教师。后由南氏介绍,刘师培投靠阎锡山,任高等顾问。又由阎锡山推荐给袁世凯,任参政、上大夫。

  1915年8月,与杨度等发起成立筹安会,作《君政复古论》、《联邦驳议》,为袁世凯称帝鼓吹。洪宪帝制失败后,流落天津。

  1917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先后开设“六朝文学”、“文选学”等课程,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传世,为近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首屈一指之巨著。1919年1月,与黄侃等成立“国故月刊社”,成为国粹派,在北大主导发起《国故学刊》。

  1919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

  国学大师刘师培的经历

  风云人物

  清末民初,刘师培是个风云人物,既在政治舞台上不断有令人瞩目的表演,从革命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到清廷幕僚、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又在学术舞台上连创佳绩,甚至与章太炎齐名,并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刘师培字申叔)。这样一位横跨政、学两界的声名显赫之人,其生命里程的最后三年(1917至1919年)是在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度过的。此时的北大,正处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刘师培在校本以讲学育人为主,且取得垂范后世的成就,但在这一时代大潮的裹挟之下,也无法完全置身事外。考察刘师培在北京大学的这番经历,显然有益于完善北史,亦有助于在细节上深化对以北大为核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

  北大文科学长

  1917年初,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随即援引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就职不久,即向蔡元培推荐因拥袁称帝失败而避居天津的刘师培来北大任教。据与晚年陈独秀来往密切的台静农说:“关于申叔之入北大教授,据我听到的,还是陈独秀先生的意思。当袁世凯垮台后,独秀去看他,借住在庙里,身体羸弱,情形甚是狼狈。问他愿不愿教书,他表示教书可以,不过目前身体太坏,需要短期休养。于是独秀跟蔡先生说,蔡先生也就同意了。”实际上,蔡元培与陈独秀皆是刘师培的旧友。1903年,刘师培在上海分别与两人相识,而且也是他在和蔡元培编辑《警钟日报》时,首先向蔡提及陈独秀(注:“有一种在芜湖发行之白话报,发起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陈独秀字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见《蔡元培自述》,转引自王世儒:《蔡元培先生年谱》上册,从而使蔡对陈留下深刻印象。此后虽因刘师培政治立场的变化导致他与蔡、陈的关系有所疏远,但蔡、陈二人始终是关注他的动向并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的(注:如在1912年初,当刘师培因随端方去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而被革命后建立的新政权四川军政府资州军政分府拘留时,身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是在不知其音信的情形下与章太炎联名在《大共和日报》上刊登《求刘申叔通信》,称:“刘申叔学问渊深,通知今古,前为宵人所误,陷入范笼。今者,民国维新,所望国学深湛之士提倡素风,任持绝学。而申叔消息杳然,死生难测。如身在地方,尚望先一通信于国粹学报馆,以慰同人眷念。”在得知刘师培下落后,蔡元培又以教育部名义致电四川,要求将刘护送来部,“以崇硕学”。(载《临时政府公报》第1号)同时,身为安徽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也与人共同致电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希望对刘师培能“矜全曲为宽宥”,“延读书种子之传,俾光汉(刘师培曾用名刘光汉)得以课生著书赎罪”。(载《临时政府公报》第2号)可见他们都视刘师培为饱学之士,人才难得,不忍见其获罪。),尤其是陈独秀。所以这次陈向蔡荐举刘师培,蔡欣然接受,亦是顺理成章之事,何况刘以国学大师著称,蔡又以“兼容并包”为办校宗旨。

  中国文学门教授

  刘师培进入北大后,出任中国文学门(1919年改为中国文学系)教授,兼任文科研究所的指导教师,并为国史编纂处纂辑员,月薪280元。(注:《北京大学文科一览》(民国七年度),北京大学档案馆藏。)他所担任的课程有:1917至1918学年,“中国文学”(一年级、二年级每周各三小时)、“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年级每周三小时);1918至1919学年,“中古文学史”(二年级每周二小时)、“文(中国文学)”(三年级每周六小时);(注:《北京大学文科一览》(民国七年度),北京大学档案馆藏。)1919至1920学年(注:刘师培于1919年11月20日去世,故该学年仅完成小部分教学任务。),“文学史”(二年级每周二小时)、“文(中国文学)”(三年级每周四小时)。此时的中国文学门,人才荟萃,与刘师培共同执教的有黄侃、黄节、吴梅、钱玄同、周作人、朱希祖等,俱为一时之选。听讲的学生有罗常培、杨振声、俞平伯、傅斯年、许德珩、郑天挺、罗庸、杨亮功、夏承栋、张煦等,大都在后来卓有成就。关于刘师培的教学情形,杨亮功曾有回忆:“刘申叔先生教中古文学史,他所讲的是汉魏六朝文学源流与变迁。他编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但上课时总是两手空空,不携带片纸只字,原原本本地一直讲下去。声音不大而清晰,句句皆是经验之言。他最怕在黑板上写字,不得已时偶尔写一两个字,多是残缺不全。”“刘先生教我们于汉魏六朝文学中每人任选择一两家作专题研究。他认为研究任何一家文学必须了解其师承所自、时代背景及其个人身世。我所研究的是徐陵(孝穆)、庾信(子山)两家。有一时期我专致力于魏晋六朝文学,这也是受了刘先生的影响。刘先生在北大授课时肺病已到第三期,身体虚弱,走起路来摇摇欲倒,真是弱不禁风。他在刮风下雨的时候,照例是请假。”(P661)冯友兰也回顾道:“当时觉得他的水平确实高,像个老教授的样子,虽然他当时还是中年。他上课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便谈起来,就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都是随口背诵。当时学生都很佩服。”蔡元培亦说:“君(指刘师培)是时病瘵已深,不能高声讲演,然所编讲义,元元本本,甚为学生所欢迎。”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各学门先后分别成立了研究所,刘师培与其他教授一样,兼任了文科研究所国文门的指导教师。他所指导的研究科目起初为“文”和“文学史”,定每月第二周和第四周的星期四分别与“文学史”、“文”两个方向的研究员(注:按研究所规则规定,凡本校毕业生都可以志愿入所研究,本校高年级学生及与本校毕业生有同等程度的学者,经研究主任或校长认可后亦皆可入所研究,这些人均称为研究员。)会面1小时,研讨该主题下的具体问题。后来具体日期稍有调整,但仍是每月分别指导一次。从1918学年起,刘师培所担任的研究科目调整为经学、史传、中世文学史、诸子四科,国文教员中,他担任的科目最多,次为黄侃,担任自汉至隋文、文选、文心雕龙三科,余者仅担任一科,如朱希祖:晋以前诗史;钱玄同:文字学(形体、音韵);吴梅:中国曲史;刘半农:中国谣谚史;周作人:唐以前小说史。(注:《北京大学文科一览》(民国七年度),北京大学档案馆藏。)由此可以看出,身为国学大师的刘师培,因具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和造就(其所担任的四科已横跨经、史、子、集四部),能予所指导之研究者以贯通的学术训练,这在当时已形成多专家而乏通人之格局的教授队伍里至为难得。不过,由于身体欠佳,后来他已很难定期指导,只能时而与诸研究员开会研讨。

  国史编纂处纂辑员

  在担当中国文学门教授、文科研究所导师的同时,刘师培还被聘为国史编纂处纂辑员。袁世凯当政时,曾聘湖南名士王闿运主持成立了国史馆,王死后,机构徒有虚名。1917年6月26日,教育部决定将国史馆并入北京大学,改为国史编纂处,以蔡元培校长兼任处长。国史编纂处分纂辑与征集二股,纂辑股纂辑民国史及历代通史,征集股掌征集一切史料。不久,蔡元培便聘刘师培、屠寄、钱恂、张相文、叶瀚、沈兼士、周作人等为纂辑股纂辑员。1918年2月28日,教育部批准了国史编纂处报送的国史编纂略例,该略例规定:“通史部先编长编及辞典”,“长编分为政治史、文明史两种。政治史长编分为年表、大事记及志三类。……文明史分为经济、风俗、宗教、科学、哲学、文学、美术等类”。“长编写定后,始由专门史学家编为通史。”各纂辑员按此规定有所分工,刘师培负责通史部政治史长编之“志”和文明史长编之“风俗”。他为这项工作付出了很大心力,在事务员与书记的协助下,很快就编出大量稿本。在1918年6月20日召开的国史编纂处会议上,他所提交的编纂报告为:“一、文明史风俗类,预定长编六册(三代一册、秦汉一册、三国南北朝一册、唐五代一册、宋辽金元一册、明清一册),已编纂长编三册(三代一册经传已采毕,子书采辑过半;三国南北朝一册正史采毕,余尚未采)。二、政治史志(三国南北朝),预定长编十二册,已编长编四册(历律一册缺周隋,兵一册采至齐梁,舆服一册采至齐梁,职官一册晋以下未采,凡已见正史各志均未采)。”在1919年3月上报的《国史编纂报告》中,又有《纂辑员刘师培报告书》,内容为:“(一)政治史长编册数三十六册:历律志长编三册、兵志长编七册、礼志长编十三册、刑法志长编五册、乐志长编四册、舆服志长编四册;(二)文明史长编册数二十七册:三代风俗史长编六册、秦汉风俗史长编九册、三国风俗史长编二册、六朝风俗史长编十册。”这一工作实为编纂完善的中国政治史和专门史(文明史实即各类专史)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且对刘师培而言,他早年(1905、1906年)所编《中国历史教科书》既已采专史合编形式,其专史分类与国史编纂处此次的分类大致相符,所以他做起这项工作来驾轻就熟,成效显著。遗憾的是,当五四运动发生,蔡元培离京出走之际,徐树铮乘机向国务院提出以消北大国史编纂处,收回直属国务院,仍称国史馆,致使这项工作被迫中断,所取得的成绩完全付之流水了。

  不问世事

  除教学和研究活动外,平日里刘师培是不大在校园中露面的,他自己说,因“抱疾岁余,闭关谢客,于校中教员素鲜接洽”。周作人也回忆道,与刘师培“同在国文系里任课,可是一直没有见过面;总计只有一次,即是上面所说的文科教授会里,远远的望见他,那时大约他的肺病已经很是严重,所以身体瘦弱,简单的说了几句话,声音也很低微,完全是个病夫模样,其后也就没有再见到他了”(注:周作人:《周作人文选:自传·知堂回想录》第430、431页。按周作人之回忆个别细节有误,他并非在北大仅见过一次刘师培,查《北京大学日刊》,两人至少在国史编纂处会议上见过面,如1917年12月5日的会议,两人同时出席。不过说刘师培深居简出,总体上是对的。)。不过尽管如此,刘师培也并非不问世事,有些校内事务还是参与的。1918年1月19日,蔡元培发起成立北京大学进德会,征求会员,刘师培很快便加入其中,并在6月1日与蔡元培、陈独秀、章士钊、沈尹默、傅斯年、罗家伦等一同当选为该会评议员。同年4月30日,《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编竣发行,刘师培在其上发表《题词》,以所擅长的华丽骈文表示对北大建校二十载的祝贺。另外,应李泰之请,还曾在经学上指教于他。

  

国学大师刘师培的简介相关文章:

1.疯子国学大师章太炎

2.当代十大国学大师

3.章太炎思想家人物介绍

4.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5.民国著名国学大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