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近代历史人物>爱国诗人>

萧楚女到底是男还是女_关于萧楚女的身世揭秘

朝燕分享

  萧楚女原名萧树烈,很多人一看他的名字还以为是一位女性,然而他的确是一个汉子。那么,作为一个真真正正的男性,萧楚女为什么要取一个这样女性化的名字?下面就随学习啦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萧楚女是男性

  萧楚女是这位男性用来写作的笔名,这个名字让人觉得好像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所以很多不了解萧楚女的人一看到这个名字就以为是一位女性。

  萧楚女(1891—1927年4月22日),汉族,原名树烈,又名萧秋,学名楚汝,乳名朝富,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

  萧楚女为什么叫萧楚女

  萧楚女是一位作家,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这样一位作家需要有一个笔名,于是就起了萧楚女这样一个名字。萧楚女是一位进步人士,早年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但是后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于是作为一个革命党人萧楚女非常的痛心和气愤,于是萧楚女从爱国诗人屈原的“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诗句中得到启迪,决定要做振兴祖国,革命到底的屈原诗中的“女”。

  屈原的这句诗是出自《楚辞》,其中的“女”,指的是神女,又因为屈原是楚国人,所以这里的神女可以称之为楚女,萧楚女就取了屈原用来象征爱国志士的“女”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以表示自己一定要做拯救民族危亡的“楚女”的伟大抱负。这里的“楚女”指的是革命意志坚定,能够力挽狂澜的神女的意思,所以就有了“楚女”的名字,又因为萧秋本人姓萧,所以萧秋的笔名便成为了“萧楚女”。

  萧楚女是的人物轶事

  带病工作

  1926年5月,毛泽东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萧楚女被聘为教员。一次,萧楚女在农讲所讲课时,因工作繁重、生活紧张,突然吐血。学生们劝他回宿舍休息,但他坚持讲课。学生们搬来一张藤椅请他坐下,给他递上一杯热开水。萧楚女稍事休息后,对学生说:“你们劝我休息,谢谢同学们的关怀,可是我不能休息,不上一小时课,就要浪费你们许多时间啊!”他停一会继续说:“你们想一想,蜡烛不是燃烧了才能放光明吗?我们要像蜡烛一样,要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我们都要有这种精神!”不久,他又气喘咳嗽,再次咯出了殷红的鲜血。他为了不影响学生听课情绪,将咯出的血吐在手帕里,学生们见此忍不住流泪。[24]

  1922年,中共派萧楚女去四川工作。他应邀担任《新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不少男青年猜测他是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于是,一封封求爱信似雪片地飞到了编辑部。为了避免类似事情再发生,萧楚女只好在报上登了一则启事“本报有楚女者,并非楚楚动人之女子,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汉也。”[25]

  演讲窘事

  1926年,萧楚女应邀来到黄埔军校演讲,来听课的人特别多,校方临时决定将会场改在大操场。由于当时没有扩音设备,萧楚女几乎是边喊边讲。“再大点儿声!”后面的学生仍在大喊。萧楚女略停了片刻,吸口气,运足了劲,把声音提到最大限度……突然,“嘣”的一声,他只觉腰间陡然一松,裤带崩断了,他忙按住裤子。台下的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他的窘迫。萧楚女就这样一手叉腰,一手挥臂,讲了整整90分钟。事后,他对朋友说:“此为平生第一窘事。”此后,他再也不用腰带,而改用保险系数更大的背带了。

  萧楚女的人物评价

  1964年6月8日,毛泽东称赞萧楚女说:“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书,主要靠他。”

  1927年6月25日的《中国青年》对萧楚女评价:“谁不知有个大麻子萧楚女,他是本刊的创始者之一,他是青年群众的明星,他是刻苦忠实的革命家!自从少年以至于死,他一直以革命为生命,一直在颠沛流离、贫困捕逃的情形之下。他的死,是革命青年失去了良师,他的死,是革命队伍丧亡了勇敢的战士;他的死,使我们更加透彻认识了敌人;他的死,在每个革命者的心上剜上伤痕!”

  萧楚女被杀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高度赞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称赞他是“在青年界最有信仰的良师益友”。

  “一个人从生以后一直到死,都有做对人民有益的光明正大事,虽然肉体死去,而精神是不灭的。”、“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是他的名言也是他的真实写照。